8月31日,2025上海市虹口区戏剧“开学第一课”师生版话剧《千里江山图》在上海北外滩友邦大剧院舞台公演。特别值得关注的是,20名师生演员中有来自青海省果洛州民族高级中学的两位学生与上海师生共同演绎这段话剧。这既得益于上海援青“组团式”教育帮扶团队的牵头、联系和组织,同时更开创了“戏剧思政+教育帮扶”的新路径。
话剧《千里江山图》改编自荣获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的同名长篇小说,演绎了1933年发生在上海隐秘战线上一段惊心动魄的革命往事,艺术展现上海虹口这片红色热土的历史映像。演员团队汇聚虹口教育多方力量:既有区内学校的校长、教师与初高中生代表,也有对口帮扶的青海果洛州学生。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专业指导下,20位虹口师生登上专业舞台,以细腻的表演缅怀革命先辈,用艺术语言激活文学经典的时代价值,为青少年搭建起与那段峥嵘岁月对话的“心灵桥梁”。
自2016年8月起,虹口区就开始选派教师对口帮扶果洛州民族高级中学。九年来,共计有42名教师先后奔赴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的青海果洛,在推动教育均衡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中彰显虹口教育人的担当与情怀,续写东西部协作的动人篇章。活动特别邀请青海果洛学生参与排练及演出,以艺术共创实现文化互鉴,以情感共鸣促进心灵相通,这一探索证明,戏剧教育不仅能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更能成为促进教育公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载体,也是助力民族偏远地区学生赢得人生出彩机会的创新实践。
戏剧“开学第一课”的公演,践行着美育浸润“面向人人”的理念:演员选拔面向虹口区所有中学及青海果洛“组团式”帮扶学校,无论是否有戏剧基础,只要热爱表演,都能获得登上专业舞台的机会。两位从未看过话剧的学生成为“革命先烈”,虽因零基础略显青涩,却让德美融合的种子在每个人心中悄然发芽。
果洛学生得以站上专业舞台,其背后是虹口区政府、区教育局和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鼎力支持。北外滩的舞台大幕虽已落下,但红色故事的育人回响将持续在果洛学子耳边激荡。这场由师生共同演绎的《千里江山图》,其意义远超一场成功的艺术演出:它是一粒“信仰的种子”,将家国情怀植入青年一代心田;它是一次“育人的突破”,让思政教育发生在角色塑造的情感共鸣里、师生共研的智慧碰撞中、跨越时空的先辈对话间。
从青海高考综合改革到教育教学教研探索实践,从世界机器人大赛的牵线到学生红色戏剧的参演,上海援青教育团队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以科技艺术为桥、以育人为本,为“组团式”教育援青贡献着我们的智慧和力量——这不仅是果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更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的鲜活诠释。
学生感言:
依西窝赛:在上海援青王皓晾校长牵线下,能参加2025秋季学期开学第一课《千里江山图》戏剧演出活动,我深感荣幸。初到上海满是新鲜,经过一个多月的排练,虽有紧张,念台词发颤、记走位慌乱,但伙伴帮改动作、导演耐心指导,剧组老师的指导下陌生感渐消。
戏剧排演,之前最多也就电视和网络上所见,离我的生活很远。这趟经历让我明白,人生里许多“第一次”不必怕——就像初排戏剧时的生涩,只要肯耐着性子磨,再难的坎也能慢慢迈过去。
来源:上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