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合作交流 > 文章详情

经验交流 | 云南大理祥云:农文旅体融合发展,打造和美彝村新样板

转自:上海合作交流 2025-09-03 18:49:10

近年来,米甸镇自羌朗波罗村学习“千万工程”经验,依托沪滇协作,探索农文旅体融合发展路径,从昔日“守着好山水难致富”的村寨,蜕变为“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宜居宜业宜游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驱车驶入波罗村,蜿蜒道路两旁,稻田如浪、玉米列队、蚕桑泛光、核桃挂果,层层叠叠的绿意扑面而来。

广场上,蓊郁苍劲的古树摇曳生姿,宽敞的场地、平坦的路面、海塘中心休息区、太阳能路灯、生产廊道等,处处彰显乡村焕新的活力。

广场旁,红砖砌成的彝族文化传习所即将在“尝新节”期间开放,届时,彝族刺绣、生态大米、核桃、蜂蜜等土特产,以及弩、陀螺等传统体育竞技器材,将集中展现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

穿过广场往北200米,由54户村民入股的祥云县一家亲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将180多株百年古树所在的林地打造成特色旅游项目。

古树林沿河排开,树干粗壮苍劲,枝叶交错叠翠,阳光透过叶隙洒下斑驳光点,青苔与落叶点缀其间,古朴而幽静。

合作社打造的“林下餐厅”融入彝族太阳历、图腾等彝族文化元素,半圆型木质凉亭下“粮仓”错落,可供游客烧烤。

沿步道上行,5个“松毛包”民宿散落林间,游客食宿其间,可听风观叶、闻稻花香,偶有松鼠窜过,野趣盎然。“以前古树林没有经济价值,现在每天都有游客来烧烤,最多一天接待13桌。尝新节开放后,游客会更多,我们的日子也会更甜。”村民李克说。

为提升旅游体验,村里还建成千亩稻田观景台。

登台远眺,千亩稻田如绿毯铺展,风过处稻浪翻滚,稻香沁人心脾。

2018年,自羌朗村申报“一村一品”生态水稻示范区项目并成功注册“自羌朗”有机生态大米商标,通过批发与小袋精包装销售,借助电商平台远销大中城市,带动群众增产增收。

“生态大米不施化肥、不打农药,靠山间清泉灌溉、农家肥滋养,米粒饱满透亮,煮出的米饭自带清香,以前村民种的大米仅供自食,现在成了抢手货,群众腰包也越来越鼓。”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紫映德说。

“尝新节”期间,游客可在千亩稻田体验采新谷,到观景台赏秋景,参与秋千、射弩、陀螺等体育竞技,在尝新宴上品味新米、鲜蔬等农家风味,沉浸式感受丰收喜悦与民俗风情。

从沉睡的古树到红火的文旅,从传统种植到品牌增收,波罗村正以农文旅体融合的新姿态,书写着少数民族村寨的振兴篇章。

来源:沪滇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