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区作为社区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如何建立一支专业能力过硬的高素质“头雁”队伍和社区治理队伍,是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所在。宝山区高境镇围绕加强居村干部一体化建设的工作要求,深入开展居民区书记及后备队伍能力体系建设“追光计划”,持续增强居民区队伍的综合素能、专业技能、内生动能,锻造善治理头雁先锋队,努力给出基层治理更优解的答卷,向美好聚力前行。 一 把握选育“关键点” 全面提升综合素能 “六边形”全面赋能 坚持“选、育、管、用”全链条发力,加强居民区书记能力体系全方位培养。围绕“整体有抬升、示范有典型、后备有夯实”的目标,从“六大能力”着手,设计并运用“头雁能力六维模型”,分层分类对书记、副书记和后备队伍开展精准化培育,构建“头雁高光领航、骨干星光闪耀、青苗蓄势发光”的梯队格局。目前已有2名居民区书记荣获“上海市好班长”称号、4名居民区书记荣获“宝山区好班长”称号,发挥“头雁标杆”作用,带动社区队伍齐头并进。 “接地气”优选善用 社区书记“接地气”,工作才能有人气。在居民区书记培养过程中,注重在社区一线深入全面考察了解干部。今年重点开展了居民区书记、副书记及后备队伍专项调研,通过日常工作看表现、重点任务识能力、艰难险困察韧性、基层一线听意见、群众口碑评实效等五个维度,系统评估居民区书记和后备队伍“六大能力”,形成“成长档案”动态跟踪,切实做到知人善任,真正让有思路、有办法、有担当的优秀书记成为榜样,让有志向、有态度、有能力的优秀年轻后备脱颖而出。 “全视野”选拔人才 不断探索并优化居民区党组织书记、优秀后备的选拔模式,结合“才回宝山”等工作,拓宽选人用人视野,通过一线挖掘、公开选拔、社会招聘等多种方式,引进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社区干部、青年储备人才。同时从“社区合伙人”、第二楼组长中挖掘一批志同道合的伙伴到社区队伍,把“智囊团”吸纳为社区建设的“主力军”。 二 叠加实训“装备包” 有效增强专业技能 “组团式”拉练促提升 制定居民区书记及后备队伍专项赋能培训工作方案,分类实施居民区书记、党务工作者、社工骨干等培训,既做到有效增能,又避免重复培训的现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赋能培训过程中,同步举办微党课设计、基层工作法展示、社区品牌打造、实践调研等专题活动,及时推动学用转化。对于重点培养的社区年轻干部,加强“墩苗历练”,通过参与重点工作、开展活动策划、总结工作案例等一系列实践任务,帮助其快速成长成熟。 “沉浸式”实训解难题 依托区三级联动培训赋能体系、镇“书记工作室”等资源,把治理队伍最需要、最想学的课程精准“点单”配送到社区,满足基层治理主力军的多元化学习需求。联合区社区治理学院,针对加梯难题解决、家事纠纷调解等5个常见基层治理难题开展重点研究。切实提升社工政策运用与实务操作能力,形成“教学相长、学用结合”的良性循环。同时将“请进来”和“走出去”充分结合,组织居民区书记外出参观闵行区物业治理基地,通过基地现场参观“沉浸式”学习优秀治理范本,强化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履职本领。 “品牌化”打造树典范 结合“美好社区先锋行动”、党建引领物业治理等重点工作,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的交流分享和经验总结,深化社区“一居一品”建设。开设“境享·社区治理分享荟”特色活动,每期邀请一位居民区书记分享社区治理案例,如金兰苑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探索居家养老新路径、逸景佳苑打造“站长工作室”和“逸致议事厅”双厅联动机制实现意见收集到行动落实全链条治理等。通过互学互鉴分享治理经验、拓宽思路视野,激发工作灵感。自去年以来已举办21期分享荟活动。未来将持续树立典范,以点带面实现基层党组织工作水平整体提升。 三 提升关爱“亲密度” 持续激发内生动能 减负增能鼓冲劲 深入推进减负增能,让居民区党组织书记、社工轻装上阵、健康饱满、充满活力,有更多精力走访民意、开展工作,提升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在得到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把更多时间和精力聚焦在主责主业上,真正做到“腾出手、迈开腿”,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关心关爱护韧劲 组织部门在指导工作的同时,重视对居民区党组织书记的激励关爱,经常性了解社区干部的真实需求、解答工作生活中的疑问困惑,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给予“头雁”更多关怀和支撑,提升他们的职业归属感和社会价值感。在缓解居民区书记工作压力方面,镇“书记工作室”专门推出“心理疏导和身心健康”抗压管理品牌课程,送上实用的“心灵按摩”,全方位守护社区干部的“心世界”,营造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