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百年前的老宅,摇身一变成了网红餐厅——隐匿在新河镇天新村的“花厢倪家院子”火了。独特的环境和可口的餐食,使得店里总是门庭若市,稳坐大众点评崇明区江浙菜热门榜第一名。
“老宅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应臻站在宅子外,向记者介绍这栋有“故事”的建筑。应臻是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的博士,多年来经手过不少老宅改造项目,这间餐厅是他改造乡村老宅的又一力作。
从外观上看,这是原汁原味的崇明农村建筑构造——巷道布局、院落结构、木梁斗拱等历史肌理清晰可见,古朴的砖瓦则充满着怀旧气息。走进“院子”,内部设计别具匠心,现代感装饰和艺术作品点缀,赋予了空间新的生命力。
应臻告诉记者,在专业修复过程中,保留了老宅原有两进两场心的建筑格局和传统木结构。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在最大程度维护老宅历史风貌的同时,完成了活化开发。
他带领团队钻进渗着潮湿霉味的摇摇欲坠的老宅,拆下了一万多块砖瓦,对每一块都进行了编号,再运用传统工艺将其复原。两百年的梁梯结构,三腰花大橱、花板等家具也得以保留,这些年代感十足的老物件,让不少来此打卡的顾客感叹,“这是小时候家里常见的”“看着非常有亲切感”。
当初选址,颇费功夫。几番奔走调研后,应臻一眼相中了这里。倪家院子的前身倪家宅,是一座占地3亩的百年宅院,其家族有着深厚的家学底蕴,是名副其实的书香门第。老宅破旧,地理位置却很有优势——背阴处的一块农田,可以用来种植蔬菜瓜果,为食客提供新鲜食材。面前是天仙河,流淌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应臻看来,老宅是崇明传统建筑的典型代表,承载着几代村民的集体记忆和乡愁情感。这样的建筑如能得以修复,不仅能拥有新功能,还能唤起大家对当地文化的热爱和珍视。为了更好地还原老宅的建筑肌理,还原其独有的文化精神,应臻探访周边村民,记录老故事,将其独有的气质点缀在改造细节中——门口的三腰花大橱让人眼前一亮,点缀其间的一块块木雕花板复古又大气,处处营造出“建筑可阅读”的氛围。
“从这家店开业就来吃,带着家人来了七八次了。这里的菜很对我口味。”家住附近的朱阿婆老两口品着新鲜爽脆的崇明三素,静待一锅虫草花老母鸡汤上桌。
在这家大厨均为崇明人的餐厅里头,既有咸菜小寒脯蛋、花厢面拖蟹、红焖本地羊肉、大白菜粉丝蛋饺、扁豆芋艿这样的崇明经典菜式,也不乏油醋西芹樱花虾、珍宝蟹焖饭、石锅花蛤鸡这样的创意菜。即便是创意菜,食材本身也大部分来自崇明——主打“崇明古法菜”,名副其实。
和朱阿婆一样,不少来打卡的顾客原本就是住这个村的。每次来这里遇到应臻,他们总忍不住要感慨一番,觉得曾经的老宅还能改造成这样,实在是没想到。村民的热情,应臻很乐意回应。他爱听他们讲村里的故事,讲当地人爱吃的食物,从中获得灵感。
作为高级城市规划师,应臻参与过的项目遍布全球——俄罗斯圣彼得堡“波罗的海”明珠项目规划、上海北外滩城市设计、外滩金融集聚带建设规划,都是他的作品。踏足全世界20余个城市后,机缘巧合下来到崇明岛,被这里乡村的质朴与宁静吸引,最终选择在这里驻足。
“乡村里的餐厅,不仅是品尝美食的地方,也是承载情怀和回忆的空间。”谈及把老宅改造成餐厅的初衷,应臻自有一番见解:通过修复崇明百年历史建筑,打造出吸引人的“消费场景”,在展示当地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展示一种与众不同的文化与“烟火气”共存的生活方式。
当前,中国消费者对体验式消费的需求越来越高。花厢倪家院子的成功,就印证了这一点。在这里,既可以感受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之美,也能品味传统美食和现代烹饪的完美结合。如今,花厢倪家院子已经成为天新村的网红打卡热地,月接待食客达3000余人次,为乡村带来了人气和商机;还带动30名本村人就业,帮助他们每人每月增加收入3000元。
责编:朱竞华、焦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