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由上海市社联与上海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江南文化讲堂”第三季第八讲在上博东馆举行,主题为“宋韵江南:千年文脉与国家书房”。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建筑艺术学院院长、杭州国家版本馆主创建筑师王澍和杭州国家版本馆党委书记、馆长吴雪勇,分别以《另一种建筑》和《版“话”江南》为题作演讲。
作为杭州国家版本馆文润阁的主创建筑师,王澍分享了自己从宋画中汲取灵感的设计过程。他提出“现代宋韵”的理念,既不照搬古制,也不直接仿古,而是“取其韵,不取其形”。他详细解析了文润阁在选址借势、布局得宜、曲折尽致、眼前有景等方面的营造智慧,并强调“自然材料与真实建造”才是中国建筑精神的核心。无论是龙泉青瓷立面、夯土墙体,还是现代木构的创新尝试,皆体现出“为千年而作”的价值追求。
吴雪勇介绍了版本视角下的江南叙事,他通过对文献中的江南概念进行溯源,界定了地域与文化概念中的“江南”,并梳理了江南版本的五个时代:以刻符、纹样、器型为主的史前时代,以金石文字为主的铭刻时代,以简、牍、帛、纸为主的写本时代,以雕版刻印为主的版刻时代,以及以机器复制与数字储存为主的近现代版本时代,系统展示了江南版本在中华文明传承中的独特地位。吴雪勇特别提及宋刻本与江南版画的精致之美,以及《永乐大典》《湖山胜概》《姑苏版画》等典籍与图像背后的历史价值。“一切载有中华文明印记的载体都是版本。”他强调,版本馆的使命不仅在于征集与保护,更在于研究、普及与传播,使之成为中华文明的“基因库”和“种子库”。
本期江南文化讲堂以一场思想与美学的双重盛宴,为七夕之夜留下深刻记忆。无论是王澍以宋画为师的“另一种建筑”,还是吴雪勇以版本见文明的“国家书房”,都指向一个共同的愿景:赓续文脉,守护文明,让宋韵江南的精神穿越时空,照亮未来。
品牌介绍
“江南文化讲堂”自2020年由市社联与上海博物馆联合推出以来,吸引了专家学者和听众们的积极参与。讲堂从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文学、艺术等多个角度探索江南文化的特质,既以扎实的学术研究深入挖掘江南文化的战略价值,又以精彩生动的解读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江南文化讲堂”第三季聚合三省一市的江南文化研究力量和文博资源,继续发挥江南文化作为长三角地区共同基因和精神纽带的作用,服务国家战略与城市发展,为助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文化和智力支持。
供稿:市社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