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重在基层,难在基层,也赢在基层,每一位居民是社区治理的参与者、见证者和受益者。为进一步增强综治中心的社会知晓率和群众认可度,让“有矛盾纠纷到综治中心”成为社会共识,杨浦全力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实现街镇层面综治中心全覆盖。
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平台,杨浦区各街道综治中心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综合服务平台。通过整合多方资源、创新工作机制,为辖区居民和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治理服务,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
“一站式”化解矛盾纠纷
新江湾城街道综治中心位于清流环二路139号,建筑面积1014平方米。针对区域居民“高学历、高诉求、高活力”的“三高”特点,中心设立了12个接待窗口及多个接待室,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信访接待、人民调解、行政复议、执法咨询及诉讼立案等“一站式”纠纷解决服务,有效避免了群众在处理问题时“多头跑、反复跑”,真正实现“进一扇门、解万般事”。
近日,新江湾城街道某小区因物业公司与原保安公司在服务合同续签中产生分歧,原保安公司以未收到足额薪资为由,拒绝与新进驻的物业公司队进行工作交接,导致小区安保管理一度陷入停滞。
新江湾城街道综治中心依托专业化、协同化的处置流程,迅速组建调解团队,通过多轮沟通,双方在服务合同框架下明确了各自权利义务,小区安保工作最终实现平稳过渡,薪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一位业主代表在调解结束后称赞:“原以为会拖很久,没想到这么快就处理好了!”社区纠纷高效化解,体现了综治中心在基层维稳与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多部门联合入驻
以往,居民在遇到矛盾纠纷时,常常面临“找谁办、去哪办”等问题,如今,杨浦各街道已普遍实现“进一扇门,办一揽子事”,“一窗受理、多元联调”成为基层治理新常态。
长海路街道综治中心位于长海路605号,街道平安办、信访办、司法所等“大安全”职能单位常驻办公;区法院、区检察院、街道服务办、集监办、妇联、综合行政执法队、城建中心等部门轮驻值守;派出所、市场所及网格工作站则按需随时入驻,实现协同联动、快速响应。
近日,某连锁健身房因资金链断裂突然停业,导致约1500名会员权益受损,同时引发与房东的租金纠纷。街道综治中心迅速启动“三所联动”机制,整合派出所、市场所、律师事务所等多方力量,并召集居委会、物业方、健身房负责人、房东及会员代表召开协调会,明确纠纷焦点,推动各方责任共担,高效解决了会员退费与租金纠纷问题。事后,会员张先生专程向综治中心赠送锦旗,以表感谢。
平安睦邻文化深入人心
综治中心不仅是群众反映诉求、解决纠纷的重要场所,也是推进基层平安建设的核心平台。近年来,延吉新村街道将辖区睦邻文化和平安文化有机结合,通过整合多元力量、下沉法治资源、创新服务模式,在控江路650弄15号的延吉新村街道综治中心内设立了平安会客厅,以柔性化与民协商等方式接待来访居民。
日前,内江新村一处非机动车棚因长期处于监管“盲区”,改造难度大、协调环节多,成为社区治理的一难点。为此,综治中心积极搭建平安议事平台,组织社区“三驾马车”、车棚管理员、居民代表及法律顾问等多方力量共同商议。过程中,凭借温情沟通,不仅顺利完成了原管理员的安置与清退,还形成了一套兼顾安全、便捷与美观的改造计划,赢得居民的一致认可。
全天候便民自助服务
针对上班族“工作时间办事难”的问题,位于殷行路485号的殷行街道综治中心,着力打造便民自助服务区,设置互联网无人律所等设备,提供24小时服务。同时,中心建设社区心理健康智慧自助服务站,采用AI心理服务终端机,形成智能心理测评、24小时虚拟心理咨询师、生物传感设备实时监测、心理健康危机预警“四维一体”,将预警响应时间缩短至5分钟内,成为社区平安的“电子守门人”。
近日,在殷行街道上班的刘先生因公司绩效调整导致收入减少,需法律咨询却苦于工作时间冲突。得知街道综治中心设有24小时无人律所,他下班后前往,通过微信扫码登录快速连线值班律师。律师为其说明企业违规情形,并指导其收集证据、依法维权。刘先生感谢道:“以前请假才能办的事,现在下班顺路就解决了,像随时在线的‘法律便利店’。”据殷行街道综治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无人律所上线以来,得到了居民群众的广泛好评,真正实现了“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
文字 | 陈涛
编辑 | 文茜婷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