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黄浦 > 文章详情

这本本子上记录的,是“你记得我,我也记得你”的双向奔赴!

转自:上海黄浦 2025-09-04 22:45:50

如果你第一次到窗口办事,工作人员脱口而出你的名字,还拿出为你打印好的表格,你有什么感受?  

在位于九江路上的黄浦区医保中心对外服务窗口,就有一位市民遇到了这样的事。她在留言簿上写下了这样两句话:“2号窗口和最后一个窗口的小姐姐,记得我的名字,耐心帮我解决问题,贴心地进行帮助,感谢!!”  

据工作人员回忆,这位市民前来办理生育补贴事项。前一天她曾通过电话咨询,工作人员在线帮她查清了参保情况,还详细解释了流程。更让她惊喜的是,第二天一到窗口,工作人员不仅叫出了她的名字,还早已帮她打印好了表格,全程高效又温暖。

翻开这本放在咨询台上的留言簿,这样的暖心故事还有很多……

一天中午过了11:30,一位参保人匆匆赶来,他正焦虑:“会不会因为工作人员午休,要等到下午才能办理?”走进中心,迎接他的是午间值班的0036号工作人员,并且迅速帮他办完了所有手续。

据了解,为了方便利用午休和周六时间前来办事的居民,黄浦区医保中心对外服务窗口在工作日午间和每周六开设值班窗口,主打“一个都不白来”。

还有参保人因情况复杂,听到提交的材料不全而一度发愁。工作人员主动开启“容缺机制”,告知这位参保人中心的联系电话和邮箱,让参保人材料准备好之后通过线上补交。这位参保人离开之前,开心地在留言簿上写下:“棒棒哒!”

医保中心的电子邮箱,不仅用来收取材料,还能用来寻找失物。

一天,一个标题为“HELP(求助)”的电子邮件引起了工作人员的注意。原来,发信人是一位从无锡前来上海出差的外籍参保人,他在窗口办完事之后,把蓝牙耳机落在了柜台上,回到无锡之后才想起来。工作人员从遗失物品中找到这副耳机之后,给这位外籍参保人回了信,通过快递方式,把耳机寄到了指定地点。这位外籍参保人收到邮件和耳机后,特意写来电子感谢信。

写下英文感谢信的,还有一位美丽的俄罗斯姑娘。大段英文中“报销”两个中文字特别显眼。这位俄罗斯姑娘来沪留学、工作八年之久,之前并不知道自己享有中国医保待遇。直到有一次,她突发急病到医院自费就医,同事告知他可以申请医保报销。于是,她带着医疗发票来到中心,让她更加惊喜的是,英语专窗的工作人员热情接待了她,不仅帮助她完成了申请报销手续,还告诉她外籍参保人和中国参保人享有一样的医保待遇,指导她通过手机开通电子医保凭证,教会她外出旅游或者到外省出差前,可以先做异地就医备案。离开中心,这位姑娘在留言本上写下了这封英文感谢信。

留言簿上不止有感谢,还有建议——比如缺支笔、字太小。

这本留言簿的第一页上就写着:“办理母亲医保卡领取事宜,提出两个建议:1)字幕太小,以致错过号,可以放大;2)意见建议簿旁备一支笔。”

据了解,留言簿的设置,是黄浦区医疗保障局机关党支部“初心地 好医保”的党建品牌,是打造“南京路上医保好经办”的生动实践。对外服务窗口从鲁班路搬到九江路黄浦区政务服务中心之后,区医保局党支部希望通过了解参保人的需求和建议,更好地为民服务,为此特意在咨询台设置了这本留言簿。没想到这个留言簿当天就发挥了作用。看到参保人写下的缺支笔、字太小的留言后,工作人员立即在留言簿封面上夹上了一支水笔,并且协调信息工作人员,在可调范围内,把叫号屏幕上的文字调到了最大。

还有下面这段留言。从字迹上来看,留言人的手可能存在颤抖的情况,但是他仍非常努力地控笔,一笔一画,清晰地写下了自己的满意和感谢。

这本留言簿,已然成了连接办事群众与工作人员的最温暖的桥梁。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被记住名字的不仅是前来办事的参保人。我们每次翻开留言簿,看到一段段写有自己名字或工号的留言,也一样被暖到。”

这种“你记得我,我也记得你”的双向奔赴,正默默激励着每一个黄浦医保人——服务不止于流程,温暖发生在每一个细节里。

就像那句留言所说的:“谢谢你记得我的名字。”

在黄浦,有些温暖,不必言说,却早已奔赴彼此心里。

记者 / 宋梅

编辑 / 黄骞文

图片 / 宋梅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1. 新一批智慧道路停车场即将上线!

2. 从韩国“国民妖精”到音乐剧女王,当中隔了几个玉珠铉?

JOIN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