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上,新华路街道就“党建引领物业治理的调研报告”形成过程作情况说明。据了解,新华社区业委会物业互学共促联盟由新华路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于去年6月创新成立,致力于加强与业委会之间的资源共用、机制共建、问题共商、成果共享。在市政府原副秘书长、联盟召集人柴俊勇的带领下,联盟今年组建了一支由上海大学、市社科院等高校专家、专业社会组织和街道有关职能部门组成的调研组,于今年2月至6月在街道范围内开展了物业治理调研。
此次调研覆盖17个居委会、129个物业管理单元、110个业委会,组织了17场座谈会,与居民区干部、业委会成员、物业经理、社区民警、业主代表等一线人员深度交流80余个小时,近300人次参与。调研组还深入部分小区实地踏勘,从独栋别墅到高端住宅,从传统公房到使用权房,从老旧商品房到新兴住宅形态,访谈样本与实地踏勘样本丰富完善。
在报告起草过程中,调研组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与时俱进、对标对表,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于调研报告起草的全过程,以联盟名义形成了“关于党建引领物业治理的调研报告”。本报告包括“调研背景介绍”“突出问题和共性困境”“创新对策与实施建议”三大板块,梳理了当前物业治理面临的裉节难题,并从业委会运作困难生纠纷、物业不透明导致投诉高、小区中的资金运作问题等三个方面分析了造成物业治理困难的原因,同时针对人选把关难题还专题形成了“党建引领下社区业委会人选‘三关’的机制创新研究”的调研分报告。
与会专家学者、新华路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居民区书记代表及业委会主任代表围绕报告踊跃建言。大家一致认为,该报告以小见大、直击要害,不仅精准点出了当前物业及业委会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还深入剖析了不同场景下的个性难题,为后续改革工作夯实了基础,其调研成果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借鉴意义。围绕物业管理的治理格局、协商机制、法律纠纷化解、服务模式创新等核心议题,以及业委会的能力赋能、履职保障、协商民主引领、工作模式优化等重点方面,与会人员展开了深入研讨。
会上,柴俊勇提出了“五个以”的基层治理工作模式,他表示,要以创新思维解决时代考题,以民主方式解决民生问题,以协商办法解决治理难题,以会诊机制解决遗留旧题,以实践案例交流解决能力课题。部分专家学者强调,社区基层治理必须坚守合法、合情、合理的原则,要聚焦推进“党建引领、六力协同”模式,进一步提升党建引领物业治理的整体效能;拓宽基层骨干人选渠道,充分调动业主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通过制度创新推动物业管理模式转型,积极探索物业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建立分类托底、精准施策的政府介入机制,明确政府托底服务的边界等。
新华路街道表示,将以此次研讨会为重要契机,将会上形成的共识与建议转化为具体可行的工作方案。下一步,将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优化工作策略,持续深化基层治理体系建设,不断激发社区治理内生动力,切实增强辖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上海党建智库首席专家、市委组织部原副部长冯小敏,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原主任、市人大法工委副主任委员施凯,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原副院长刘靖北出席会议。新华路街道相关负责人,复旦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开放大学有关专家学者,众蚁社区创始人、上海青年业委会委员联谊会相关负责人,街道物业、居民区及业委会代表参加会议。
撰稿/摄影:李妍蕾
编辑:程 前
责编:高 琴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