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以文化为纽带、以亲情为桥梁的亲情帮教活动在上海市青浦监狱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由广德市司法局、市民政局与青浦监狱共同参与,旨在通过亲情感化与文化熏陶,促进家庭关系修复,助力罪犯服刑改造。
以手艺传递牵挂
以文化促进改造
亮亮(化名)与父亲时隔一年再次相见。上一次会见时,孩子带来了家乡的竹子和一幅画作,父亲承诺将其创作成竹刻作品,作为再次见面时的礼物。此次会面,父亲将一件刻有《劝学》诗句的嘉定竹刻交到亮亮手中。孩子眼中闪烁的泪光和幸福的笑容,让在场所有人动容,也让一起参与亲情帮教的亮亮爷爷和姑姑感到欣慰。这件作品不仅体现了非遗文化的艺术美感,更寄托了父亲对儿子的殷切期望和自我改造的决心。
青浦监狱积极引入非遗技艺培训,设立“爱生工艺美术工坊”和“玉雕工坊”,帮助服刑罪犯在学习传统手艺的过程中净化和沉淀心灵,掌握一技之长,为回归社会做好准备。而亮亮的父亲,也正是在这里学会了嘉定竹刻。
专业支持与情感引导并重
提升帮教实效
本次亲情帮教从前期沟通、需求对接到现场安排,均体现了监狱以“服刑罪犯改造需求和家属情感需求为中心”的工作理念。民警与社工共同协助家属缓解入监前的紧张情绪,会面期间适时引导对话,确保亲情交流顺畅深入,切实将此次会面转化为促进改造的“治愈时刻”。
帮教活动结束后,社工参观了监狱的“爱生工艺美术工坊”和“玉雕工坊”。看到服刑罪犯专注创作的样子,听着他们“如何通过非遗技艺学习,帮助他们净化心灵、掌握技能”的改造故事,社工们感慨道:“知道他在这里能学本事、好好改造,家属也就放心了。” 这份“放心”,正是开展公益帮教的初心——不仅要慰藉服刑罪犯的情感需求,更要让家属感受到“希望”,减轻家属背负的心理压力。
文化与亲情交织
照亮回归之路
此次亲情帮教实现了多赢效果:孩子的情感需求得到满足,亲情的安全感与家庭归属感显著增强;服刑罪犯在亲情的激励下,对自己的罪行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坚定了积极改造的决心;家庭也在沟通中增进了互相理解与包容。
与此同时,非遗文化融入监狱教育改造,不仅有助于服刑罪犯重塑价值观、掌握生存技能,也通过社会联动与公益支持,拓宽了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的路径与温度。近年来,青浦监狱服刑罪犯创作的多件作品在各类艺术展览和比赛中获奖,如“夏荷香盒”获“申香杯”香饰设计大赛银奖,“渡江罗汉”“仕女折桂”等作品也屡获金奖、铜奖,体现出文化改造的实际成效。
青浦监狱将继续探索“惩教结合、以文化人”的改造路径,强化与社会各界的协作,帮助更多服刑罪犯重塑自我、走向新生,也让更多家庭感受到希望中给予有力支持。
1
END
1
为您推荐(点击阅读)
1、【历史未远,吾辈自强】(一)叩开时空之门
2、【历史未远,吾辈自强】(二)阅读时代“落款”
3、【践行改造宗旨】新收罪犯入监教育“第一课”怎么上?
编辑:郭 伟
供稿:青浦监狱 周 邢
长
按
关
注
了解更多上海监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