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财经大学 > 文章详情

她,荣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

转自:上海财经大学 2025-09-06 20:51:32

近日,上海市妇女联合会、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公布2022-2024年度“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名单,我校公共管理学院杨翠迎教授喜获殊荣。作为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教育部公共管理类专业教指委委员、民革上海市委委员,她深耕教育、科研、社会服务与参政议政一线35载,让我们透过她的事迹,感受新时代女性学者的担当与风采!

热爱教育事业,恪守思政育人,推动学科发展

自1990年从教以来,杨翠迎教授35年坚守本、硕、博教学一线,教学效果居全校前列,深受学生喜爱。她积极推动思政育人与教学融合,主编《社会保障学》、参编 “马工程”《社会保障概论》,担任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系列丛书副主编;2021年牵头完成上海市教委重点教改项目“公共管理类课程思政融入金课建设研究”,2022年带领团队将《社会保障学》建成上海市精品课程与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获评“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团队”,《社会保障经典著作选读》教学案例获上海财大优秀案例。

担任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期间,她推动学院6个本科专业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3门课程获评“国家一流课程”;2021年牵头参与编制全国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课程思政指南与教学指南,为学科发展作出贡献。

深耕专业领域,紧跟政策前沿,服务国家战略

在深耕教育沃土的同时,杨翠迎教授聚焦社保及民生政策痛点,以科研服务国家战略。她先后主持国家社科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社科基金1项及省部级课题50余项,发表论文130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8项成果获教育部、上海市级奖励。

其中,2021年完成的国家自科基金项目提出“均衡费率”概念,构建社会保险费率评价机制,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支撑,2022年获项目后评估“优秀”,成果专著2024年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018年完成的国家自科基金项目首创“待遇梯度”“待遇梯度系数”,丰富社保制度理论,成果专著2020年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作为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她带领团队赴8省市15地市(区)调研,走访54家单位,形成44万字研究报告,转化18篇咨询报告,深化医养结合理论体系,为政策落地提供实践参考。

重视调查研究,勇于实践探索,彰显服务社会

秉持“研用贯通”理念,杨翠迎教授以学术成果赋能社会治理。作为“十三五”“十四五”上海民政科研基地负责人,她承担政府调研课题33项,在养老床位建设、长期护理保险等领域的咨询报告多被采纳,2项转化为政府文件,3项获评上海市民政局年度十佳课题。

2021年起,她兼任上海市长宁区民政局养老服务智库专家,连续两届担任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特邀监察员,积极参与公益检察与政策建言;多次受邀为全国性培训授课,如2019年教育部“马工程”教材教师示范班、2024年全国社会保障青年教师培训班等,专业能力获广泛认可。

发挥专长优势,勤勉履行职责,践行参政议政

作为民革党员,杨翠迎教授将专业所长融入参政议政,近五年承担民革市委多项调研课题,提交的10篇信息获民革市委会采用。其中,《关于完善本市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机制的建议》《关于完善本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议》先后获得批示,《关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医养结合服务支撑能力的调查研究》入选上海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组织提案,《关于建立老年照护床位联动转换机制的提案》成为上海市两会界别提案,《关于上海养老服务“十四五”规划编制的建议》被市政协采用。2021年获“民革上海市委参政议政先进个人”,2023年获评“民革全国参政议政工作先进个人”。

在杨翠迎教授身上,新时代三八红旗手的光芒具象而鲜活:三尺讲台上,她以思政育人为魂培育英才;科研案头前,她以国家战略为导向破解难题;参政现场中,她以民生关切为要积极建言。35 年的坚守与深耕,她在教育、科研、社会服务领域交出亮眼答卷,更用“巾帼不让须眉”的担当,为女性逐梦树立了可感可学的标杆。

这份荣誉,是对她过往付出的肯定,也彰显着新时代女性的奋进力量。相信在杨翠迎教授的榜样引领下,更多女性将以专业为笔、以实干为墨,在各自岗位上勇挑重担、追求卓越,让三八红旗手的精神在新时代征程中持续闪耀!

来源|妇委会

编辑|田大有 校对|依子贺

审阅|曹东勃 施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