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青春上海 > 文章详情

走出内耗最快的方式,不是运动,不是睡觉,而是……

转自:青春上海 2025-09-06 21:58:30

生活中
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这样的时刻

一件小事,明明早已尘埃落定,脑海里却像放电影般,一遍遍重演当时的场景,拷问自己当初为何如此选择。

“那天TA提前离开

是因为什么?”

“小组会上的发言

是不是在针对我?”

“那件事如果换一种处理方式

是不是结果就不一样?”

……

试图分析原因、总结教训,却又无法跳脱情绪的泥沼,兜兜转转陷进“回忆——后悔——自我否定”这一怪圈。

这就是内耗在作祟。

内耗就像心里有两个小人在不断打架,让你在犹豫、纠结、自我怀疑中浪费精力。为啥我们容易陷入内耗呢?

  • 太在意别人的看法,这种在意背后往往藏着社交焦虑,总担心自己的言行不符合群体期待。

  • 自我价值感偏低,习惯通过他人评价确认自身存在,一旦没达到预期就苛责自己。

  • 陷入灾难化思维,习惯把事情往最坏的方面推演,越想越焦虑,形成恶性循环。

那该怎么摆脱内耗呢?

试试这几个实用小办法

01

制定“小目标”

别把大任务都堆在心里,拆成一个个能马上动手做的小事。

比如要写一篇论文,先确定3个核心关键词,再找到5篇相关文献,每天精读1篇并提炼观点。像这样把目标拆解到“踮踮脚就能完成”的程度,做完一个打一个勾,慢慢就会有成就感,内耗也会少很多。

02

学会“翻篇”

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别总揪着不放。

要是说错话、做错事,试试“情绪复盘三步法”:写下事件触发点,比如“小组会上反驳组长”;划掉脑海里“他肯定讨厌我” 这类非理性信念;最后提炼一条行动指南,比如“下次提建议可以先肯定方案亮点”。就像手机清理缓存一样,定期给心里也“清一清”,把注意力转移到下一件事上。

03

活在当下

别总纠结过去、担心未来,把注意力放在眼前的事上。

吃饭时专注感受食物的香气和口感,走路时留意路边的花草树木,听课或工作时用“番茄工作法”:每专注25分钟就休息5分钟,用计时器切割时间块,让注意力始终锚定在当下任务里。你会发现,专注的时候根本没时间内耗。

04

拒绝过度思考

很多担心的事其实根本不会发生。

当脑子里开始胡思乱想时,赶紧用“现实检验法”叫停:问问自己“这件事发生的概率有多大?”“最坏结果真的无法承受吗?”然后找点事做转移注意力,比如用5分钟整理桌面、听一首快节奏的歌,或者给朋友发个搞笑表情包,用行动打断思维反刍。

05

积极自我对话

内耗时往往伴随着自我否定,试着用“虽然……但是……”的句式重构想法。

比如“虽然这次发言有点仓促,但是敢于表达就是进步”“虽然方案被质疑了,但是得到了改进方向”。把苛责的声音换成鼓励的语调,就像对待好朋友那样温柔对待自己。

在“精神内耗”方面
你还有哪些想了解的问题?
评论区留言互动
我们将就大家关心的热门话题
邀请专家进行解答

另外,在知识手账栏目下
互动度累积较高的小伙伴
将有极大概率获得
参加相关科普活动的机会哦

调节好状态
好好爱自己~

*上海市科委科普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5DZ2304600)

沪团团来送福利啦!青春上海独家精美徽章共3款,你心动了吗?

想要想要!如何才能获得呢?

点亮本文文末【】【】,并在评论区留言互动;当数达到200时,评论点赞第一的小伙伴将免费获得一套徽章哟~


作者:上海市奉贤区精神卫生中心 王金德
特别鸣谢:上海市科技团工委
制图:吴佳斐
责任编辑:杨昊霖
校审:姚佳森、梁文静
终审:沈蔚

点亮
拒绝精神内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