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杨浦 > 文章详情

从“维权”到“护心”,他们帮助孩子们适应新学期

转自:上海杨浦 2025-09-07 09:43:07

当孩子们重返校园,如何助力他们更好地适应新学期的学习生活,是杨浦区妇联始终关注的焦点。近日,上海市惠民中学的多功能厅里,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娘家人”。

随着全新升级的杨浦区12338妇联维权服务中心于今年正式启用,作为一个为妇女儿童提供专业、便捷、温暖维权服务的崭新阵地,它的首次“出门”,就选择了走进中学校园。当“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维权“娘家人”,遇上青春期的少年们,会碰撞出一堂怎样的心理课?跟随记者镜头一起来探寻吧。

“划掉”人生最重要的八件事

他们最后留下了什么?

“以前的心理课,虽然我也认真听,但还是觉得有点枯燥。”惠民中学一名初一学生告诉记者。但在今天这堂由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毛健带来的《生命之树——做最好的自己》心理讲座上,她和小伙伴们却听得格外投入。

这里没有照本宣科,毛健老师一开场,用一段《生命的起源》视频,带领孩子们穿越时空,感受从细胞到人类的诞生奇迹。“我们每个人的出生,就是战胜了无数偶然的奇迹,”毛健的声音温和而有力量,“每个生命的诞生,本身就是最伟大的胜利。”

课堂的气氛在“生命价值大排序”的互动游戏中推向了高潮。毛老师让每个学生在一张白纸上,凭直觉写下生命中最重要的八样东西,可以是人,是事,也可以是物。同学们埋头书写,笔尖下流淌着的是“家人”“朋友”“健康”“游戏”“手机”……这些内心最真实的牵挂。

然而,规则却有些“残酷”。“现在,请划掉两个你认为相对次要的。”话音刚落,现场一片安静,许多同学眉头紧锁,迟迟不愿下笔。“老师,我啥都不想划掉!”有同学小声嘀咕。接着,又是“再划掉两个”“再划掉一个”……经过几轮艰难的取舍,纸上最终只剩下了三个选项。

“这个过程让我认识到了社会中的残酷,也让我选择出了在这个世界上最无法舍弃的东西。”在课后的采访中,小林举起了他的那张纸,最后留下的三个词是:“家人、尊严和人生价值”。这个看似简单的游戏,却像一面镜子,照见了孩子们内心最珍视的角落,也让他们在一次次“舍弃”中,学会了审视与珍惜。

从“维权”到“护心”

让他们看懂了“自我价值”

“现在很多孩子抗挫折的能力比较弱,”讲座间隙,毛健老师向记者道出了她设计这堂课的初衷,“我想让他们明白,每个人的生命都来之不易,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要学会建立自信,做最好的自己,而不是活在他人的评价里。”

这堂课的背后资源,刚刚焕新启用的杨浦区12338妇联维权服务中心。作为妇联维权服务能级跃升的标志,中心首次进校园,为何选择了一堂心理课?“维权,不能只停留在法律层面,”杨浦区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尤其是对孩子们来说,教会他们在遇到挫折和困惑时如何正确求助,如何守护自己的心理健康,这本身就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维权’。”

从“维权”到“护心”的理念

正在他们心中悄然萌芽

“一开始我并不太清楚‘维权’是什么东西,”另一位同学在采访中说道,“上了这堂课我才明白,维护自己的权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是最重要的,不要太受周边环境的影响。”当记者问他,如果遇到不顺心的事会怎么办时,他毫不犹豫地回答:“可以去寻找适当的发泄方式,或者寻求老师、家人的帮助,甚至还可以找妇联的工作人员!”

从“不知维权为何物”,到清晰地说出求助渠道,这堂课无疑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了一颗“自我守护”的种子。它告诉孩子们,当你们感到迷茫与困境时,背后有一群“娘家人”始终在关心、支持着你们。

这场开学季的特别课堂,是杨浦区12338妇联维权服务中心将服务触角延伸至校园的一次生动实践。它用一场接地气的“大调研”,精准地把脉了青春期学生的心理需求,将“维权”的宏大概念,转化为孩子们听得懂、感受得到的温暖关怀。未来,这张由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织就的关爱网络将越织越密,为每一个孩子的阳光成长保驾护航。

文字 | 沈莹

图片 | 沈莹

编辑 | 周梦真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