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松江 > 文章详情

从“外来媳妇”到公益名人,她用十一年温暖松江

转自:上海松江 2025-09-07 12:49:43

从开饭店到负责专业公益组织,从一个人凑钱送温暖到带领200多名志愿者年服务超5000人次,羊敏珠用十一年时间,将一份朴素的善意燃成照亮社区的明灯。

在松江区洞泾镇的本地人圈子里,羊敏珠是个名人——老人看到她,总会拉住她的手说“羊老师,你来啦”;癌症病友群里,她是大家口中的“定心丸”;残障伙伴们有演出活动,总会在现场看到她忙前忙后的身影。其实,这位说话爽朗、做事利落的公益人是个“外来媳妇”。2000年,她自浙江海宁赴上海松江谋生,做过裁缝也开过饭店,始终没有忘却对公益事业的炽热初心。

从跟着做到带头做  成就公益人生新事业

羊敏珠出生在一个充满善行的“公益之家”。“我小时候就经常跟着妈妈出去做公益,耳濡目染。”羊敏珠说,母亲与哥哥都是党员,家人常年累月的善举在她心中深深埋下了公益的种子。来到松江后,羊敏珠又跟着婆婆做起了公益。“我婆婆是松江区老年协会的理事,经常带着志愿者去医院、老人家里慰问。我那时候还在开饭店,有空就跟着一起去,觉得这件事很有意义。”

2014年,身边一群经常聚餐的朋友成为了她的第一批“公益合伙人”。“我当时说,我们别光只聚餐,不如一起做公益吧?”这个提议一下子得到了十多个人的响应。随后,常态化的聚餐变成了大家一起凑钱买物资,去敬老院、残疾人家庭送温暖。“那时候没有团队、没有注册,就是一群朋友自己掏钱自己做。”羊敏珠笑着说,“虽然累,但看到老人和孩子们的笑容,就觉得什么都值了。”

2017年,饭店因动迁而关闭,成为了她人生中的转折点。“那时候正好开始要求成立公益团队要注册,我就想着干脆把公益当作新事业来做。”跑民政局、写材料、找场地,终于,松江区洞泾镇明珠社区志愿服务中心在这一年成立了。

不只帮助也是陪伴  传递公益温度与深度

明珠公益的服务对象很多元,最用心、也最耗心力的是两类人群:癌症患者和残障人士。

2017年,羊敏珠在走访洞泾镇癌症康复站时,被一幕深深刺痛:“很多病人一开口就掉眼泪,说‘不想活了’。”她当即决定,要为他们做点什么。

“爱生命(健康)部落”项目就这样诞生了。“我们不忍心让癌症患者独自面对疾病,也想减轻患者家属的心理负担,坚定患者活下去的信念。”羊敏珠请来肿瘤专家开设健康讲座,组织抗癌成功的病友分享经历,还联系爱心企业捐赠物资。“不只是物资上的帮助,心理上的支持更重要。”羊敏珠说。

她提到沪剧老师李李(化名),刚来的时候整天低着头不说话。羊敏珠和站长顾雪娟便鼓励她负责团队的文艺板块,让她带领文艺队员排练节目。“现在她已经康复6年了,马上要举办的晚会中,她带领的团队报了3个节目。”羊敏珠高兴地说。

“还有退伍军人蔡国平。”羊敏珠回忆道:他曾不幸被诊断出患有胃癌,后又因右总肺神经坏死被评定为四级残疾。蔡国平一度非常消沉,羊敏珠不断鼓励他,发现他热爱摄影,又鼓励他发展兴趣爱好,现在他已经是团队里的“专职摄影师”,还经常参加志愿服务。“去年一篇有关于他的报道刊登后,他也特别高兴,感到劲头十足,生活充满希望。”

身份转换以残助残  “走出上海”助学助农

在服务残障人群时,羊敏珠有一个特别的理念:不是“为他们做”,而是“和他们一起做”。

她组织视障人士成立“快乐好伙伴”团队,带领他们为老年人、残疾人演出。“很多人非常有才艺,只是缺少机会。我们志愿者就一对一陪着帮他们排练,带他们出门,保障安全。”

这种方式不仅给了残障伙伴展示自我的平台,更让他们从受助者变成助人者。“视障伙伴王全(化名)起初总是悲观情绪,不愿出门,参加活动后,不仅变得开朗,还参加了跑步社团,成绩名列前茅。”羊敏珠分享道,“现在他成了志愿者团队的队长,做事很有魄力,大家都听他的。”  

2019年,羊敏珠拓宽了公益事业的地域,走出了上海。在相关部门的推荐下,她带领团队12人自费前往云南西双版纳勐腊县磨憨镇考察助学。

“那时,当地的贫困家庭房子还是木板钉的,屋里黑乎乎的没有灯。”最让她揪心的是,学校围墙破损,经常有大象闯进操场,孩子们上课时都提心吊胆的。

回沪后,她立刻发动朋友捐款,大家凑了6万元为学校修建了围墙,采买了电脑、打印机、音响设备等教学设备和办公用品。第一年为22名孩子捐赠助学金,持续了5年,总计帮助了45名孩子,累计捐赠近16万元。

除了助学之外,当她发现当地茶叶滞销时,又组织爱心企业认购,先后帮助茶农卖出24.86万元茶叶。“公益不能只是给钱,还要帮他们解决困难。”羊敏珠说。

总有艰辛:资金之困、家庭之累与未来之惑

尽管做得风风火火,但羊敏珠的公益之路并不轻松,资金是永远的问题。“有时项目没有管理费,需要自己贴钱。”她说,涉及到户外的活动,安全问题绝对不容忽视。前不久,一名志愿者在工作中受伤了,按照工伤鉴定需要机构给予赔偿,是一比不小的开销。但资金问题并未动摇她做公益的心,成规模、拓人脉、递资源、互帮助……她在探索与践行中将公益事业做出了自身特色,也形成了系统与模式。“每次想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在等着我们,就放不下,我要为他们一直做下去。”羊敏珠坚定地说。

家庭是她最大的支撑,也是最深的牵挂。羊敏珠的丈夫一直很支持她的事业,多年来,家中大小事务都由他操持,只为给妻子尽可能腾出做公益的时间。但去年7月,羊敏珠的丈夫突然被查出身患癌症,整个家庭由此陷入困境。“过去都是帮助患癌的朋友,这次是自己的丈夫患癌,感受完全不同。”羊敏珠有些哽咽地说,“他那段时间特别悲观,老是说‘我出去流浪吧,不要拖累了你’……我听着心里特别难受。

“我怎么可能放弃他?他曾经全心全意支持我,没有半句怨言。”就这样,羊敏珠一边照顾丈夫,一边管理团队,以前从不做饭的她现在每天给丈夫做新鲜的饭菜。羊敏珠今年52岁了,事情一多也会感到力不从心,令她高兴的是,大学毕业的女儿愿意接过她的衣钵,投身公益事业。“女儿现在已经帮着一起做事了。”羊敏珠直言,“这个机构就像我的孩子,真希望能一直做下去。”

“因为被需要,所以坚持”

当被问及是什么支撑她一路走来坚持公益事业不放弃,羊敏珠讲了个小故事。有一次,一名癌症患者去医院检查,医生说他只有3个月了。结果回来之后,他一句话也不说,饭也不吃,20天就离世了。

这件事让羊敏珠特别触动:“人一旦没了心气,就真的什么都没了。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给他们一些希望,一点信心。”

“因为被需要,所以坚持。”羊敏珠说自己做公益并没有什么高尚的理由。“就是看到那些人需要帮助,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她笑着说,“而且身为党员,我也应该带头做点实事。”

从2014年到2025年,羊敏珠带领明珠公益累计获得市、区级荣誉20余项,她个人也获评“上海市志愿服务优秀组织者”“松江区慈善之星”等称号。但她常说,荣誉不重要,“重要的是对得起那些信任你的人”

采访结束时,羊敏珠的手机又响了——是志愿者询问本周末活动的安排。她一边回消息一边笑着说:“你看,就是这样,忙忙碌碌,但也满满当当。”

十一年公益路,有困难有坎坷,但她从没想过放弃。因为在羊敏珠看来,公益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种生活——“简单一点,实在一点,能帮一点是一点。”

而这,也许正是公益最本真的样子。

记者:朱颖宏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张小小 沈莉娜

审核:周样波 薛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