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黄浦 > 文章详情

康复之桥:“打浦康复”的温馨篇章

转自:上海黄浦 2025-09-07 16:57:32

9月8日是世界物理治疗日,由世界物理治疗师联盟于1996年发起,旨在全球范围内提升公众对物理治疗的认知,彰显其在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功能及提升生活质量中的核心价值。

在黄浦区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科,一面特殊的“康复榜”悄然搭建起患者与康复师之间的情感桥梁,用镜头语言与文字交织,讲述着康复路上的温馨故事。

“打浦康复”的墙面不仅镌刻了康复科的使命,更是一张张定格的照片,记录着治疗师助力患者跨越障碍的每一步。73岁的姜老伯,去年脑梗后几乎丧失行动能力,经过近一年的精心治疗,逐渐找回四肢的力量。每次治疗间隙,他总爱驻足于此,从同类的康复故事中汲取力量,让坚持的信念更加坚定。

“我每次到这里来看一看,看他们来比较比较,有时觉得他们方法蛮好,所以采取这方式来康复。”

针对姜老伯的特殊情况,个性化康复计划应运而生,包括四肢联动训练、智能跑台、冲击波疗法及筋膜放松等,历经数月,老伯终于从卧床不起到能够蹒跚学步。尽管过程中因发烧一度中断,但在治疗师与家人的鼓励下,他再次站了起来。姜老伯儿子说:“当然里面有反复,曾经好了蛮多,自己可走,有段时候身体不好,又回到原来状态。我还是希望他坚持,通过坚持,后来又好起来了,各方面走路,包括手摆动,脑子意识都好。”

如今,社区康复中心遍地开花,融合传统与现代技术,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质量的康复治疗。坚持与耐心,成为了患者与家属共同的信念。

康复治疗师长张阳说:“对于康复来说,最重要的是康复信心,在这里我们一天接诊15到20个病人。对于各种各样患者来说,不管怎样疾病,最重要是坚持,我们会给他先设立一个小目标,达到小目标后,再去评估,再去定下阶段去干什么,在当中持续鼓励病人来坚持做康复训练。”

“打浦康复”墙随着不同阶段的患者变化而更新,不仅是成果的展示,更是情感的交流场。患者与家属的留言,寄托着对未来的期许。张阳介绍道:“在每个阶段康复之后,我们给他们做照片记录,做重新评估,看到自己不管是手还是脚,从肌肉力量到关节活动上,都会有明显的改善的,照片记录下来放在照片墙上,让自己能看到,更有信心去下一段康复训练。”

自2021年起,上海依托民生项目推进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建设,覆盖儿童、卒中后、残疾人及特色康复服务。个性化方案确保每位患者都能得到最适合自己的治疗路径。至2025年,全市半数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拥有这一标志性设施。在“打浦康复”的每一帧画面中,不仅看到了身体的复原,更见证了心灵的重生。这是一段关于信任、坚持与希望的故事,正激励着每一位在康复路上努力前行的人。

记者 / 李德翔

编辑 / 刘韫文

图片 / 李德翔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1. 白露时节,一定要喝上这口茶!

2. 一场慈善超市Citywalk启程啦!

JOIN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