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浦东观察 > 文章详情

咖啡梦想飞到上海,云南怒江选手沪上大赛显身手

转自:浦东观察 2025-09-07 21:03:34


9月7日,第八届上海咖啡大师赛颁奖仪式现场,三名身穿民族服饰的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选手杨露森、何丽梅、熊劲芳收获“优秀选手”荣誉,其中,熊劲芳还获得了赛事的“最佳形象奖”。



这是浦东怒江东西部协作,尤其是“沪滇同行,咖啡之路”合作项目的全新成果。随着合作项目的多年开展,这一帮扶动作已经从单纯的咖啡从业人员培养,往更多元的产业和文化发展支持方向发展。


“展示我们怒江的咖啡”


来自怒江州贡山县的24岁小伙杨露森,与咖啡结缘才一年多。“之前在一家公司上班的时候,师傅买了一台咖啡机,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然后开始了自学。”他告诉记者,因为这份爱好,他后来还去了怒江当地一家精品咖啡店工作,到现在已有一年多,也成为了分店的一名负责人。


尽管目前还没有参与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但杨露森在今年8月初的怒江咖啡技能大赛暨上海咖啡大师赛云南赛区选拔赛中发挥出色,拿下冠军的同时也获得了参加决赛的机会。



另一名参赛选手何丽梅,则是怒江希尔顿花园酒店的一名工作人员,早在三年前就参与了沪滇合作的咖啡培训营。这次前来上海参赛,她的目标很明确,“现场来向咖啡专业人士学习一下,同时也展示一下我们怒江的咖啡。”



第三名参赛选手熊劲芳的“咖啡履历”更短,真正接触只有不到2个月的时间。但作为一名自主创业、致力于将怒江当地特色文化风俗传播出去的一名“网红”,她的特点和优势也十分鲜明。“我是一名怒江普米族人,这次参赛让少数民族的咖啡梦想真正飞到了上海。” 熊劲芳说。


为了这次上海咖啡大师赛,三名选手提前多天来到上海,在上海的实训基地全力备战,并且为了决赛的创意特调环节,带来了怒江特色的食材。


把人文风俗融入咖啡制作


作为“沪滇同行,咖啡之路”合作项目的参与方,怒江州商务局持续在怒江开展咖啡培训营等活动,并且增加了培训点的数量,让当地更多有意愿参与咖啡产业的人能够得到相应的技能培训。


而这次选择上海咖啡大师赛的决赛参赛选手时,作为指导方的上海凯达学校指导老师考虑到了更多。“8月初的选拔赛,有130多名选手参加,最终我们综合考虑选拔赛的表现等因素,选择了三名参加决赛的选手,分别来自咖啡行业、餐饮行业和宣传领域。”指导老师熊飞说,“除了培养咖啡从业人员,我们更希望进一步借本次大赛宣传推广云南的咖啡和特色文化。”


决赛现场,三名怒江州的选手身穿民族服饰,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而一杯加入了酥油茶的特调咖啡“火塘酥咖”,加上歌唱形式的人文风俗展示,不仅让熊劲芳实现了“把普米族的人文风俗、农产品揉进咖啡的萃取与融合”的计划,也收获了“最佳形象奖”。



据悉,随着“沪滇同行,咖啡之路”合作项目的持续推进,东西部协作正不断加强沪滇之间在咖啡产业人才培养领域和产业融合发展方面的互动,助力怒江州消费帮扶(产业融合)的发展,为怒江精品咖啡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怒江州商务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怒江精品咖啡产业的发展有目共睹。“近年来,不仅当地的咖啡店和咖啡销售主体明显增多,还有当地种植咖啡的专业合作社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建设起了规模化的咖啡体验中心。”该工作人员说,“我们在持续为怒江培训咖啡技能人才之余,也在努力帮助他们推广咖啡产品和当地的特色文化及相关产品。”


当咖啡产业的发展与当地文化风俗的传播相结合,浦东怒江东西部协作的“咖啡帮扶”被赋予了更多意义,也成为当地实现乡村振兴的更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