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新学期来啦!为进一步展现徐汇区正高级教师们的专业魅力和教育温度,徐汇区教育工作党委、区教育局携手区融媒体中心,推出“正高级教师开讲”专栏!我们将走进老师们的日常课堂、教研现场,翻开他们办公桌上那些“有故事”的小物件,聆听暖心又励志的育人经历,感受他们专业成长中的关键突破,传递他们扎根讲台的热忱与智慧。希望这些真实的讲述,能点亮更多教育者的灵感,共同助力徐汇教育高质量发展。一起期待老师们的精彩分享吧!
站在徐汇教育这片土地上,我常想,思政教育该以怎样的姿态扎根学生心田?作为中学思政教研员,这些年我握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钥匙,在课堂田野里耕犁不辍,倒也走出了些自己的思考。
王志安
面对“双新”改革的大潮,徐汇区走在前列,思政课堂的转型成为我心头最重的事。如何让课堂真正打动学生?我带领老师们不断探索。我常对大家说,一个好的思政老师,光有书本知识远远不够。他得是生活的观察者,能敏锐捕捉社会百态;是问题的分析者,能引导学生理性思考;更应是初步方案的探索者,点燃学生参与社会、改变未来的热情。这是我们打造“可信、可爱”的徐汇思政课堂的根基。
为此,我们想方设法拓宽老师们的视野。记得去年八月,我们开了个特别的班——“协”手“汇”铸大师资第一课。我们请来了政协委员,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是建设新上海的实干家。听他们讲奋斗故事、谈行业变革、说时代挑战,老师们听得入神,围着他们追问。这种浸润式的学习,比任何报告都更能让老师们触摸到时代的脉搏,把“大道理”讲得更接地气。
上课中
思政课的根本,是为学生打好人生的思想底子,这功夫要下在每一节日常课里。我的法宝就是:从教材里挖“活水”,把理论放进学生的生活里。印象很深的一次,我和一位老师备“互相尊重”的课。我请他思考,在生活中,我们往往对什么人缺乏尊重?这一问把课堂引向了生活深处。后来,这位老师带着学生去关注身边的弱势群体,还组织了公益活动。看到孩子们在实践中眼神亮了起来,真正懂得了尊重的分量,那一刻,我比什么都欣慰。这就是思政的力量——它能在心里种下种子,在行动中开花结果。
这条路,走起来平凡,但每一步都意义非凡。每一次磨课研讨,每一次课堂观察,每一次和老师们碰撞思想火花,都是我践行初心的印记。我珍视这些时刻。未来,我还会继续守望在这片思政育人的田野里,用责任去浇灌,用热爱去耕耘,期待着更多属于徐汇思政的温暖故事,在孩子们心中生长、绽放。
记者:姚丽敏
图片由区教育局提供
编辑:耿洁玉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