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嘉定 > 文章详情

合作社“周日集市”首秀,商居“双向奔赴”点亮烟火气

转自:上海嘉定 2025-09-08 11:28:59

从揭牌时“打破治理围墙”的郑重承诺,到清晨集市里升腾的烟火气——嘉定菊园新区平城路“1+999”街区治理合作社,只用了半个多月,就把“商居协同、共建共享”的蓝图,变成了嘉邦社区居民触手可及的便利。

近日,社区活动中心门前的“周日集市”首秀开锣,一小时的计划时长里,居民不愿散、商户忙不停,这股热闹劲,正是街区治理新动能的生动注脚。

集市里的“双向奔赴”:

居民得实惠,商户聚人气

不到8点,超市摊位前已围满了人。刚从田间运到的青菜还沾着晨露,黄瓜、番茄码得整整齐齐,标价牌上“比市价低20%”的红字格外显眼。“今天的小青菜新鲜,称两斤回去下面条正好!”超市负责人陈光辉一边麻利地称重,一边和熟络的居民打招呼。

早在合作社揭牌时,陈光辉就表态“要让居民得实惠、商铺聚人气”,如今首秀现场的火爆,让他笑得合不拢嘴,“一早上卖了平时半天的量,还加了好几位居民的微信,以后能及时知道大家要什么。”

集市的另一侧,服务类摊位同样人气高涨。理发店的志愿者正为78岁的王老伯剪头发;推拿师支起小桌,为颈椎不适的居民免费按摩;口腔医生则拿着牙具模型,耐心给孩子们讲解护牙知识。

“以前去理发要跑两站路,现在家门口就能剪,师傅手艺还好。”理完发的王老伯对着镜子照了又照,忙问“下月还来不来”。

到了9点集市计划结束的时间,不少居民仍没挪步:有的在摊位前咨询二手房政策,有的围着银行工作人员听反诈知识,还有人拿着闲置的绘本在“置换角”和邻居交换。

“本想随便逛逛,结果买了菜、贴了手机膜,还换了本故事书,太值了!”居民张女士拎着满满一袋“收获”说。

治理中的“破墙逻辑”:

从“各管一摊”到“一起干事”

平城路“1+999”街区治理合作社由社区携手周边多家商户成立。合作社以“共建共治共享”为原则,畅通社区与商户沟通渠道。既收集商户意见、解决业主经营难题,又联合开展环境整治、便民服务等志愿行动,还搭建商户合作桥梁,促进商居和谐共生。目前首期合作涵盖举办“周日集市”活动、组建社区治理“第三梯队”、定期举办合作沙龙等项目。

集市热闹的背后是合作社“破墙结网”的治理巧思。“之前社区和商户之间像隔了层玻璃墙——居民嫌商铺吵,商户愁没人气,社区想协调却没抓手。”合作社社长高建国一边帮商户整理摊位,一边回忆起合作社成立前的困境。这次集市正是打破这层“墙”的尝试,社区出场地、做宣传,商户出商品、供服务,居民提需求、享便利,三方拧成了“一股绳”。

参与服务的商户,不少是合作社计划组建的“治理第三梯队”成员。升艾堂负责人肖行原本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报名,结果现场有十多位居民预约了后续的理疗服务。“以前觉得做生意和社区治理没关系,现在发现帮邻居办事,反而能拉近关系。”肖行当即表态,下周要带更多同事来做志愿者。

这种“双向赋能”,正是合作社的核心逻辑。集市上,手机店的免费贴膜服务让不少居民记住了品牌,口腔科普让家长们多了份信任。商户收获了口碑,居民得到了便利,社区则找到了治理的“新抓手”。

从“首秀”到“常新”:

让共治成为街区日常

这场“一小时集市”的热度,远超预期。居民的反馈、商户的热情,让合作社对后续治理有了更清晰的方向。“我们已经收集了50多条居民建议,有的希望增加老年助餐咨询,有的想增加修鞋、配钥匙的摊位,这些都将纳入下次集市的规划。”“1+999”平城路街区党支部书记王筱萍的笔记本上记满了居民的建议。

“‘周日集市’目前已有11家商户加入,接下来每周日都会开放,更长远的计划也在推进中。”高建国满怀信心地说,“我们要让‘周日集市’不只是一次‘首秀’,更能成为常态化的‘连心桥’。”

据悉,按照合作社章程,“积分激励”机制也即将落地:居民参与闲置置换、垃圾分类等活动可累积“邻里积分”,兑换日用品;商户参与志愿服务、配合环境整治,可兑换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的“上门咨询”服务,每年还会评选“星级共治商户”。

在上海大力推进“多格合一”、从网格管理向网格治理升级的背景下,平城路“1+999”合作社的探索,为基层治理提供了“菊园模式”。从揭牌时居民陈阿姨说的“大家都是一家人”,到集市上李阿姨念叨的“下周还来”,这些朴素的期待,正是治理最温暖的目标。未来,随着更多商户加入、更多服务落地,平城路这条热闹的街区,将真正实现“环境共治、文明共建、发展共促”,让商居同心绘就的“幸福图景”,越画越鲜亮。

通讯员:桂燕
编辑:何晓菊

点赞分享给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