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大吴淞地区DWS-11单元(三岔港楔形绿地)01、02、03、04、08、11、16、17等街坊专项规划》近日开始公示,该专项规划涉及总面积约5.25平方公里。此次规划将聚焦生态、文化、民生,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开放门户。
浦东新区大吴淞地区三岔港楔形绿地规划范围图。 □新区规资局 供图
三岔港楔形绿地所在的外高桥地区是长江口空间战略协同发展的重要支点,区域铁路的建设使得外高桥地区成为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示范区接入上海市区北部的重要节点。同时,三岔港楔形绿地位于大吴淞地区,是上海“十四五”明确的北转型主阵地,也是新一轮城市空间战略中的重点地区。为有序指导该区域的开发建设,衔接《大吴淞地区专项规划》要求,优化区域空间格局,启动本次专项规划(详细层次)编制工作。
本次规划范围位于大吴淞地区DWS-11单元,总面积约为5.25平方公里。其中新编区域范围东至双江路、南至港城路-凌横浜-毛家浜-江东路-严家港、西至黄浦江、北至外环高速,面积约4.01平方公里。局部调整范围包含由凌横浜-港城路-规划一路-规划三路围合的区域、由港城路-双江路-规划二路-规划六路-规划十路-规划五路-康悦路围合的区域以及由严家港-双江路-江东路围合的区域,面积约1.24平方公里。
作为大吴淞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岔港地区在遵循《大吴淞地区专项规划》明确的“生态文化地区”功能定位基础上,面向上海2035“创新、人文、生态”总体愿景,把握“三水交汇、江海门户”的区位优势,突出楔形绿地生态资源和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目标,进一步细化定位为“上海之门”的“绿色前厅,文艺汇场”,致力于建设成为“绿色发展实践地,文化艺术博览园,公园城市示范区”,彰显上海江海交汇、绿色生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开放门户形象,融入文化艺术博览等功能。
在空间布局上,三岔港楔形绿地规划形成“一心两轴、三片五廊”的空间景观架构。“一心”指生态翡翠绿心,即围绕翡翠山、清洲湖打造片区的生态核心;“两轴”指沿黄浦江展开的滨江文化轴和与大吴淞宝山十里画卷相对应的韧性生长轴;“三片”指三大主要功能区,包括艺海科普港湾、创新人文社区与滨江森林公园;“五廊”指指状放射的五条生态廊道,包括江口廊、人文廊、外环廊、森林廊、活力廊。
规划范围内新编区域以绿地、水域用地为主;滨江地区、沿湖地区重点布局文化设施及商业用地;北部生态地区布局一处医疗设施用地。调整区域主要调整内容为将凌横浜沿线其他绿地调整为公共绿地,增设跨河慢行桥梁,打造高品质景观带;将现状10号线沿线公共绿地调整为其他绿地。
据介绍,本次三岔港楔形绿地专项规划,不仅将为浦东再添一块“城市绿肺”,也将推动生态与文化、民生、产业融合,展示“上海之门”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