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区天平街道近期通过设施升级、校园宣教、监督引导、沿街优化等多重举措,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走深走实,将惠民便利理念融入区域特色实践,显著提升居民满意度与分类实效。
针对辖区内大量20世纪建成的老旧小区设施适配性不足问题,天平街道重点对生活垃圾投放点进行改造升级。升级后的投放点采用智能感应开合设计,居民挥手即可开启投口,操作更卫生便捷;同时结合分区规划,配套安装雨棚、洗手装置,并增设通风除臭、防虫灭鼠设施,从细节处改善投放环境,让垃圾分类成为居民的舒心选择。
生活垃圾投放点升级改造
与此同时,天平街道联合垃圾分类宣传志愿者走进校园,开展“绿色低碳校园行”系列活动,志愿者通过生动讲解普及垃圾处置全流程知识,还组织可回收物称重、分类装桶等实践环节,将绿色低碳理念植入学生心中。
垃圾分类入校园
在推进过程中,天平街道一方面倡导人民群众及各商铺共同发力当好“城市管理员”相互监督;另一方面定时安排巡查员实地检查,督促商家落实垃圾分类等其他要求,构建沿街商户文明自律、相互监督、共管共治的良好格局。宣传层面则以居民区为核心阵地,开展有奖问答、分类实操、定向宣讲等多样化活动,通过高频次、互动性强的宣传普及分类知识与操作规范,引导居民主动参与,逐步养成分类投放习惯,提升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整体认同感,让垃圾分类工作深入人心、融入日常、形成习惯。
安排巡查员实地检查
日常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便于分类投放的道路废物箱
为匹配精细化分类标准,天平街道对沿街废物箱进行全面优化,改造可回收物桶投口设计,按废塑料瓶、纸张等不同品类细化投放口,让市民分类更直观清晰;在人流密集区域增设可移动式废物箱,动态适配高峰投放需求,同时配备专职巡查队员及时清运垃圾,有效解决废物箱满溢问题,推动道路保洁标准再提升。据悉,天平街道将继续探索生活垃圾精细化分类的长效机制,以点带面,引导更多人参与到精细化分类中,为全市垃圾分类工作提供可复制性的经验。
记者:曹香玉
编辑:陈海笑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