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热未消,宝山区庙行镇共康七村的两桩紧急事,被社区干部用爱心与效率逐一化解,而这背后,是庙行镇面对老龄化挑战时,交出的“让老人安心、舒心”的社区治理答卷。
那天,共康七村党总支副书记成兴海,像往常一样在社区走访,突然,一声带着哭腔的呼喊从身后传来。
满头大汗的徐阿姨急得直跺脚。原来,她出门倒垃圾时,一阵大风把门带上了——既没带钥匙,也没带手机,更要命的是,煤气灶上还小火炖着老鸭汤和“目鱼大烤”。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锅里的汤水在减少,危险在增加……
请锁匠?耽误不起时间。“阿姨,您儿子家有备用钥匙吗?”社区工作经验丰富的小成一句话点醒了她。可难题又来了:没手机,还不记得手机号码,怎么联系?
“别急,我陪您去拿。”成兴海二话不说,立刻陪徐阿姨打车赶往不远处的儿子家。
拿到钥匙,飞奔回家,开门一看——香气扑鼻而来,锅里的汤水安然无恙。徐阿姨悬着的心终于落地,拉着小成的手,感激的话说个不停。
“阿姨,不客气,有事就找我们社区干部。”成兴海笑着摆摆手,临走还不忘叮嘱:“夏天用火,安全第一啊。”
上午十一点多,拄着拐杖的金阿姨颤巍巍走进居委会,眼里满是焦虑。她和老伴郭师傅是社区里的纯老家庭,相依为命,这么毒的太阳,人却一直找不到,金阿姨的心悬到了嗓子眼。
成兴海立刻放下工作,快步上前,俯身扶老人坐下。“阿姨别急,慢慢说,我们一定找到郭师傅。天热,您先喝点水。”温和的话语像一股清泉,稍稍抚平了金阿姨的慌乱。
与此同时,主任王华迅速联系金阿姨家属并拨通仁和医院电话。焦急的等待后传来消息:郭师傅十点就配好药了,多半是还在回家路上。
考虑到金阿姨腿脚不便,成兴海主动提出送她回家等,王华则留守办公室,继续追踪线索。单元楼下,小成几乎是半搀、半扶、半托举着金阿姨,一步一步艰难向上挪。汗水顺着他的额头不断滑落,很快浸湿了后背的衬衫,一边走还一边宽慰:“郭师傅肯定是有事耽搁了,咱先回家慢慢等。”
故事的最后,郭师傅终于平安到家,看到老伴无恙,金阿姨瞬间红了眼眶,紧紧握住小成的手:“多亏了你们居委,孩子不在身边,你们就是我们老两口的依靠啊。”
这说不完的暖心事、“锁”不住的邻里情,正是庙行镇社区治理的缩影。
在庙行镇,常住人口近10万,60岁以上老人高达2.9万,占比近30%。面对日益凸显的老龄化问题,如何让老人们安心、舒心?
党建引领,党员带头。像成兴海这样的社区干部、党员骨干,组成了“社区治理先锋队”。他们风雨无阻,随叫随到,是居民们最信赖的“贴心人”。他们的脚步踏遍了社区的每个角落,把“四百”大走访落到了实处。
这份热心会“传染”,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加入了“好人”队伍。一件件说不完的暖心小事,汇聚成社区大家庭的浓浓温情。冷漠被热心取代,“小家”真正融成了守望相助的“大家”。
让我们把这份温暖传递下去,为贴心的社区干部点赞,为热心的邻里点赞。
通讯员:龚薇
编辑:潘乔雨
资料:庙行发布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宝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