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本市2023-2025年民心工程三年行动计划有关工作部署,2023-2025年,全市支持中医特色专病专科(社区)能力建设项目,进一步加强社区中医全专结合服务能力,提升社区中医药诊疗水平,满足本市居民优质中医药服务需求。
我们将每周一、周二为大家陆续推出社区里的中医特色专病专科介绍,让越来越多市民可以在家门口享受便捷、舒心的诊疗服务。
中医解郁除不寐
夜阑珊处享安梦
——菊园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失眠中医特色专病
菊园新区位于嘉定老城区的北部,占地面积18.61平方公里,下辖3个行政村、22个社区居委,共计12.67万余名常住居民。菊园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前身为嘉定区中医医院菊园门诊部,于2005年正式成立。目前设1个中心、1个分中心和3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其中六里新家园服务站2023年以优秀等级通过市级中医药特色示范站点验收。
中心持续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完善功能设置,改善就医环境,提升就诊患者的获得感。目前在中心和分中心均规范设置中医馆,合计面积超过1200平方米,诊室14间、治疗床位27个。中心中医团队目前有15人,其中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10人。依托上海市西部区域中医联合体和嘉定区中医医联体,外聘市级、区级专家10余人,开设蔡氏妇科、陈氏儿科等流派工作室,开设痛风、神志病、脊柱专病、小儿推拿等中医专病门诊。
中心目前共有家庭医生32名,其中中医家庭医生10人,中心整体依托1+1+3卫生资源分布,以家庭医生制服务为主线,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打造服务品牌,持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级。
不寐病(失眠)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早醒或睡眠质量差,长期失眠可导致记忆力减退、情绪焦虑、免疫功能下降等。中心中医科依托中医传统理论,结合现代医学诊疗技术,以“整体辨证、因人施治”为核心,通过中药、耳穴贴压、药枕、养生指导等手段,形成独具特色的诊疗体系,为失眠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帮助患者重建健康睡眠节律。
专病项目
中心不寐(失眠)专病入围2024年上海市中医特色专病专科(社区)能力建设项目,项目编号SQZBZK-24-40。
辨证论治
中医科失眠专病门诊,从体质入手,秉持辨证论治,以“肝郁”为核心,应用经验方“柴胡龙牡解郁汤”,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和病因,随症加减,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耳穴压丸
基于中医全息理论,具备简便、无创、疗效显著等特点,常规取穴:心、肝、脑、神门、皮质下、神经衰弱点。
中药药枕
通过将具有安神、助眠作用的中草药,如夜交藤、薰衣草、合欢皮、决明子、石菖蒲等填充于枕头中,让使用者在睡眠时自然吸入药物成分,以达到改善睡眠质量、治疗失眠的目的。同时药枕的形状和填充物可以对头部的穴位进行轻微刺激,促进血液循环,也有助于睡眠的恢复。
中药香牌
古老的中医保健产品,通过将具有安神、助眠作用的中草药,如檀香、薰衣草、合欢花、远志、栀子花、甘松、桂花、百合、郁金等,研磨成粉,混合一定比例的黏合剂,制成可以佩戴或挂置的香牌。香牌体积小巧,便于携带,可以挂在床头或随身佩戴。草药的天然香气能够舒缓紧张情绪,帮助放松身心,促进睡眠。
六字养生诀
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中的一种呼吸锻炼方法,通过发出六个特定的声音来调整呼吸,“嘘”字诀疏肝理气、“呵”字诀清心养阴、“呼”字诀健脾和胃、“咽”字诀润肺除湿、“吹”字诀固肾培元、“嘻”字诀调和气血。方法简便易学,适合各个年龄段的失眠患者练习,每日练习,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睡眠健康教育
1个核心原则
固定生物钟,每天尽量在同一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即使在周末或假期,也尽量保持。
2大环境管理
卧室环境,确保卧室安静、黑暗和适宜的温度;
光线控制,晨起接触自然光10-15分钟,晚间睡前1个小时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和电脑,以减少蓝光对睡眠的影响。
3类饮食注意
睡前6小时避免摄入咖啡因、尼古丁和酒精;
睡前4小时避免吃油腻或辛辣的食物;
限制晚餐后的液体摄入量,以减少夜间起床上厕所的次数。
4种放松行为
白天适度的日光照射;
保持适量的运动,但避免在睡前4小时剧烈运动;
睡前进行放松活动,如阅读、冥想、深呼吸练习或温和的瑜伽等;
尝试热水澡或热水泡脚来帮助身体放松。
5项限制措施
限制床上非睡眠活动,避免在床上工作、吃东西或看电视;
限制日间小睡,如果需要小睡,限制在30分钟以内;
限制蓝光暴露,睡前1小时关闭手机、平板、电脑,改用暖光灯具;
限制情绪波动,睡前1小时不讨论冲突话题;
限制睡眠监测手环、APP等使用,夜间频繁翻身可能干扰监测的连续性,同时过度关注睡眠时长、深浅度数据,容易引发“睡眠恐惧症”。
中心失眠专病特邀嘉定区名中医、嘉定区中医医院苏红梅主任担任学术带头人,中心专病团队由6名医师、1名技师组成,其中副高职称1人,主治职称5人;团队成员曾主持、参与多项中医科研项目及适宜技术推广项目,1人入选“疁城杏林”人才培养计划之“杏林学者”,2人入选“疁城杏林”人才培养计划之“青年杏林学者”;团队成员精通中医理论,临床经验丰富,除常规中药饮片治疗外,同时掌握中医特色治疗技能,如毫针刺法、灸治疗法、穴位贴敷、耳穴疗法等。团队成员目前在研科研项目2项,近3年发表论文9篇,其中核心期刊1篇,科普核心期刊1篇,参与编著2部。
学术讲座:
2024年11月7日,在嘉定区名老中医苏红梅工作室学术论坛上,中心吉宏彬医师受邀开展《失眠症的中医临床实践》讲座。
巡回医疗:
2023年10月30日-11月7日,中心吉宏彬医师参加嘉定区巡回医疗队,奔赴三明市宁化县、清流县和明溪县,开展巡回医疗,并在宁化县中医医院开展《失眠的中医认知》专题培训。
义诊咨询:
2024年3月21日,中心中医科联合医联体专家,开展“健康睡眠 人人共享”主题义诊活动,向公众宣传科学、实用、有效的健康睡眠知识。2025年3月15日,中心吉宏彬医师受邀参加由上海市中医医院神志病科主办的世界睡眠日专家咨询义诊活动。
一般情况:
苏某,男,47岁,老年大学老师,2024年1月13日初诊。
主诉:
夜眠欠佳数年。
睡眠欠佳多年,近2年有加重趋势,入睡难,维持困难,未服用助眠药物,白天精神一般,午后倦怠乏力,时有焦躁情绪,易激惹,纳谷一般,饮食不慎容易泛酸,二便尚调。
慢性胃炎病史,胆囊、阑尾手术摘除史。
家族史:
否认遗传性疾病史。
望闻问切
中医查体:
望:表情自然,面色黯淡;舌偏红,苔净;
闻:气息平,语速偏慢,声音中等,未闻及咳喘;
切:腹软,腹力中等,稍有脐跳;双下肢无浮肿;脉稍细。
不寐病(肝郁气滞)
失眠
疏肝理气,解郁安神
处方:
1.非药物治疗,睡眠健康教育:1个核心原则、2大环境管理、3类饮食注意、4种放松行为、5项限制措施。
2.中药柴胡龙牡解郁汤加味:柴胡9克、黄芩9克、生龙骨(先)15克、生牡蛎(先)30克、白茯苓15克、茯神15克、丹参15克、百合15克、红景天9克、淮小麦30克、炙甘草9克、大枣9克、合欢皮30克、浙贝母9克、海螵蛸12克、灯芯草3克、莲子心3克;10帖,代煎,中饭和晚饭后1小时服用。
2025年1月23日复诊,白天精神转佳,午后疲惫感减轻,夜眠稍有好转,睡眠不实,易醒,纳谷一般,上周饮食不慎,泛酸频作,大便如常,舌脉同前。
中药前方茯神加至20克,另加煅瓦楞子30克;14帖,代煎,中饭和晚饭后1小时服用。
2025年2月11日复诊,夜眠转佳,入睡小于半小时,可安睡6-7小时,白天精神振,纳谷尚佳,唯进食后稍感中脘胀满,二便尚调,舌淡红,苔薄,脉细。
中药守前方加佛手9克;14帖,代煎,中饭和晚饭后1小时服用。
按:
本案患者年近五旬,体质状态由盛转衰,加之性格内向,平素缺乏运动,肝郁不舒,气机不畅,神明失安,发为本病。治疗方面,非药物治疗睡眠健康教育贯穿始终;中药治疗方选柴胡龙牡解郁汤合乌贝散加味,柴胡、黄芩疏肝解郁,龙骨、牡蛎重镇安神、潜阳敛阴,茯苓、茯神健脾宁心安神,合欢、甘麦大枣养心安神,丹参、百合养血安神,莲心、灯芯清心安神,乌贝散、瓦楞子和胃制酸。服法根据中医阴阳睡眠理论:平旦阳气升,日中阳气隆。结合现代时间生物学的认识,仿明代许书微“日午间,夜睡服”服法。失眠患者在每天中饭后和晚饭后1小时服用中药,此种服用药物方法,古人已有经验,临床上可以收到较好的疗效。
不如把脉问睡眠;
失眠专病门诊,
对症安神更长效。
门诊时间
周六上午8:00-11:00
门诊地点
嘉定区红石路336
菊园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城北分中心 二楼中医馆
欢迎本市卫生健康工作者投稿,相关科普文章与视频等经所在科主任审阅后,投稿至单位宣传部门,经宣传部门提交“健康上海1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