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宁路街道,达安锦园小区是一个拥有19栋住宅楼、近1300户居民的大型社区。人口基数大、诉求多元,曾让这里的治理面临不少挑战。然而,今年夏天,这样一个底数庞大、意见纷杂的小区,顺利完成业委会换届改选。当7位业委会成员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大家面前时,居民们感到充满了信心。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民主决策
把“安全优先”写在换届前
2024年10月,新物业刚入驻达安锦园,社区就面临一道“两难选择题”:一边是第一届业委会任期将满,按程序需启动换届改选;另一边是40台客货电梯“超期服役”——每台使用超15年,部分近20年,存在安全风险隐患。
“按规定,业委会换届一旦启动,成立改选小组,换梯业主大会征询就无法进行。”新安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周丽娜回忆,当时居民群里讨论热烈,“有人担心换届拖慢换梯,有人怕先换梯影响换届进度”。
面对分歧,居委会没有“拍板定调”,而是选择“把决策权交给居民”。居民们则给出了符合绝大多数利益的答案——安全优先。
电梯更新改造会议
为了让换梯工作“走得稳、走得顺”,新安居委会启动多方联动机制,邀请街道城运中心、市场监管所、平安办等部门工作人员来到社区,讲解电梯更新改造流程、政府补贴政策等。最终,通过10多场专题咨询研讨会、沟通会,居民们进一步了解了换梯的整个流程,换梯工作也得以陆续推进。
楼栋电梯更新改造业主大会现场
如今回头看,“先换梯、再换届”的决策,不仅有力推动老旧电梯启动更新、解决安全隐患,更成为社区治理的“试金石”——那些在换梯中主动协调矛盾、监督施工质量的居民骨干,逐渐走进大家的视野,为后续业委会换届储备了“靠谱人选”。
透明选举
让“居民认可”成为硬标准
随着换梯工作稳步推进,今年3月,小区业委会换届工作也陆续开展。
“小区户数多、诉求杂,要选出能代表居民、能办实事的业委会成员,必须坚持‘红色引领、公开透明’的原则。”周丽娜说。
蒋衍华是小区的一位党支部书记,换梯工作中主动担当,协调居民意见、监督施工进度,成为居民信赖的“领头羊”。在小区业主的积极推荐提名下,她成为业委会的候选人,她的自我介绍里,一大半是“工作设想”:管好钱袋子、加强监督、定期述职……尽显实干作风。
工作繁忙的季鑫此前虽做过小区志愿者,但从未想过会加入业委会。直到这次,看到邻居们共建家园的热情,以及刚成为预备党员的“00后”大学生儿子在家庭会议上鼓励他以党员担当为社区出力,这让季鑫十分感动,也坚定了加入业委会的选择。
业主大会工作人员培训会
为了让居民“认识候选人、了解候选人”,换届改选小组还设计了“三步考察法”:
第一步是“自我介绍”。6月,居委会公众号“吾新安处”推出专题,候选人附上“简介+履职设想”,确保换届改选不是“盲选”;第二步是“专题答辩”。换届改选小组针对团队运作、社区治理设置了11个问题,候选人逐一答辩,确保“懂业务、能干事”;第三步是“云端考察”。召开“腾讯会议”,深入考察在职候选人的时间精力与履职能力。
最后,几位候选人都通过了这些“犀利拷问”,成为“达安严选”。换届改选小组形成详细工作报告,并向全体业主汇报。
到了投票阶段,换届改选小组先对工作人员开展培训,指导选票填写规则、注意事项,再通过电话、短信方式提醒业主投票。
“业委会改选不是走走过场的,这样选出来的人我们也放心。”一位居民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换届开箱现场
换届期间,周丽娜成了“大忙人”。除了组织开展换届的程序性事务,还和有意见的居民谈心,对积极参与但最后落选的业主及时关心。她认真听取居民们对小区的意见,并一一记录。最终当选的7位业委会成员中,5位是中共党员、1位是民主党派成员,党员占比70%。
“这么高的‘红色比例’,我们对业委会更有信心了!”居民们说。
务实履职
以“边学边干”回应民需
今年以来,江宁路街道立足社区实际,以居民区的业委会条线社工队伍建设为抓手,深入探索业委会(兼职)执行秘书服务。新安居民区党总支副书记王敏认真履行达安锦园业委会执行秘书职责,以党建为引领,在换届工作中充分发挥沟通纽带和监督指导作用,并推动业委会规范运作。
业委会成立后第一次会议
如今,新一届业委会已在居民期待中履职。他们抽出时间,积极参与到电梯验收工作中去,还调研了小区监控、门禁系统,将更新已经停摆的监控系统列入工作计划。同时,他们没有停下学习的步伐。
“小区管理涉及许多政策、法律法规等,我们加紧学习,才能更好地学以致用,服务好广大业主,提升居住体验。”各位业委会成员如是说。
为广听民意,业委会创立了“业主接待日”:每月第一周、第三周的周日上午9点,由两名业主委员会委员轮值,专门听取居民对小区绿化、停车、安防、卫生等公共事务的意见与改进方案,以及其他涉及业主共同权益的合理化诉求。
党员占比高的班子结构
强化了党建引领,
而透明选举过程
则构建了清朗的社区环境。
居民们感慨:“事情一件件解决,心也越贴越近。”
从“急民所急”的换梯决策,到“让民放心”的换届选举,再到“为民干事”的履职实践,达安锦园的故事证明:社区治理无“标准答案”,只有以民需为导向、以民主为路径,才能织就社区治理的同心圆。
记者:陈洁
图片:江宁路街道
编辑:陈攻
封面图:图虫创意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