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绿色青浦 > 文章详情

56岁的“青年”管家!他让重固这个社区焕发新生

转自:绿色青浦 2025-09-09 15:59:32

在重固镇逸皓华庭小区,提起业委会主任周青年,居民们总会笑着说:“别看老周56岁了,那股子劲头比小伙子还足!”名字里的“青年”二字,恰似他的人生注脚——充满激情、敢想敢为。从十几年如一日服务邻里的社区志愿者,到2023年接过业委会主任的担子,这位“老青年”用制度破题、以实干作答,让这个建成十余载的小区重新焕发活力,成为居民口中“住得舒心、过得暖心”的幸福家园。

建章立制筑基石:

以规范之笔绘就自治蓝图

“没有规矩,小区治理就是一盘散沙。”周青年上任之初便意识到,要破解小区治理难题,首先得筑牢制度根基。他以业主利益为核心,明确业委会日常工作制度,带领业委会成员深入研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小区实际情况,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涵盖物业管理、公共设施维护、环境卫生等多个方面,明确职责边界,形成“业委会牵头、物业执行、居委支撑”的模式,既监督物业服务质量,又支持物业专业运营,同时密切配合居委政策落地。

“五元共治+全流程公示”机制是逸皓华庭的治理特色。每季度固定由镇职能部门、居委会、物业、业委会、业主代表召开联席会议,将业主反映的问题逐一登记、分工认领,要求责任方72小时内反馈进展,并及时告知居民。这一闭环模式推行以来,累计推动解决房屋漏水维修、楼道杂物堆积、垃圾分类投放、电动自行车充电等民生问题70余件,办结率达95%。

实干为民结硕果:

把“问题清单”变为“幸福账单”

“业主的诉求,就是我们的作战令。”周青年始终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带领业委会用一项项实招硬招,将“问题清单”变成“幸福账单”。

红色议事厅成为破解顽疾的“金钥匙”。在泉山居民区党支部指导下,业委会每月组织“党员带头议”活动,由团队里的退休党员牵头,邀请小区党员业主、居民代表共同参与。针对电瓶车“飞线充电”这一安全隐患,他们连续3周开展夜间巡查,记录充电乱象37起,最终形成“地面+地下”双点位解决方案。

攻克“充电安全关”取得亮眼的实绩。面对小区电瓶车数量激增、充电区域缺失的现状,他联合镇城建中心、居委会先后6次实地勘察,召开4场业主座谈会,最终确定“地面扩建+地下改造”方案。在地面规划200平方米车棚,配备智能充电桩30余个,可容纳120余辆电动自行车充电;负一层增设消防喷淋系统1套、烟雾报警器55个,形成可容纳150余辆电瓶车的安全停放区,从源头上减少了飞线充电带来的安全隐患。

管好“公共钱袋子”赢得居民的信任。他带领业委会成员梳理小区公共收益,建立“收支全公开”台账,将停车费、快递柜租金等收入全部用于公共设施维护。

温情服务聚人心:

架沟通桥梁传递治理温度

在周青年看来,业委会不仅是解决问题的“办事员”,更是连接居民与居民,居民与物业、居委之间的“桥梁”。他牵头业委会与物业合作,联合开展六一露天集市等丰富多彩的小区文化活动,促进邻里交流,增强社区凝聚力。

他发挥自身长期作为志愿者的优势,总是耐心倾听居民诉求,巧妙化解邻里纠纷。无论是意外事件调解,还是日常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摩擦,只要居民有需要,他总是那个值得信赖的“调解员”和“贴心人”。去年7月,小区车辆不慎撞伤小区内一名老人,双方因赔偿问题产生分歧,矛盾逐渐升级。得知这一情况后,他积极配合城运中心、社保中心、司法所、居委组成的调解小组,上门探望老人、倾听家属诉求,安抚老人及其家属情绪,经过多方努力,短短一周纠纷便得到了妥善解决。

如今的逸皓华庭小区氛围和谐融洽。周青年和他的团队用行动诠释着“业委会不是‘管理者’,而是‘服务员’”的初心。展望未来,周青年和他的团队将在党建引领下不断倾听民意、创新机制、优化服务,让这个承载着695户家庭的小区,在“三驾马车”的协同前行中,持续书写幸福篇章。这平凡而坚实的治理实践,正是基层自治最动人的风景。

记者:孙洁

摄影:孙洁

编辑:沈千慧

责任编辑:王阳(首席)

终审:张婧(特聘首席)

转载请注明来自“绿色青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