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也有“安全区”?“气象生日书”藏玄机?作为嘉定区“全国科普月”系列活动之一,由嘉定区气象局打造的“我嘉气象”流动科普展,9月8日起在上海师范大学第五附属实验学校展出。学生们化身“小小气象员”,在气象科普老师带领下参观展览、学习气象科学知识,近距离感受“万千气象”的奥秘。
在“我嘉流动科普展”一号展区,图文并茂的展板系统呈现了上海气象事业从百年起步、“远东第一台”辉煌时期,到能恩斯手绘台风眼、外滩信号塔变迁等珍贵历史片段。学生们边听讲解边思考,逐步读懂“天空的语言”。
“台风什么时候最‘安静’?”老师以当前台风多发季节为切入点,借助示意图讲解台风结构和防灾要点。学生赵晨认真地做着笔记,他告诉记者,自己对气象知识一直非常感兴趣,听完专业老师的讲解后更是收获满满:“原来台风眼因为气流下沉、风速微弱,反而没有风雨,就像个‘世外桃源’。此外,我还学到了很多台风天避险的方法!”
展览还介绍了竺可桢等气象学家的科研历程,以及现代雷达、卫星等气象科技进展。互动区域最受欢迎的是“气象生日书”——输入出生日期,就能查到当天的天气并生成一张气象纪念卡。
学生杨陆竣兴奋地说:“今天才知道自己出生那天是阴天,我恰好也很喜欢这种天气,打算把这张卡片带回家,送给我的妈妈。”
据悉,该展览充分整合了上海气象发展史、气象科技成果展、气象文化和精神展、气象科创展等内容,未来还将陆续走进嘉定多所中小学校,推动气象科普深入校园。
“我们还计划邀请专家进校开展气象知识、防灾避险等专题讲座,激发学生兴趣与创新能力。同时组织学生走进气象科普基地,通过实地参观、职业体验等方式,亲身感受气象观测与预报工作,拓宽科学视野,提升实践能力。”嘉定气象科普馆馆长蔡正龙说。
除了气象科普知识进校园之外,嘉定区气象局还将积极推动气象科普进社区、进农村。面向社区居民,开展气象防灾、健康气象等主题讲座及流动展览,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深入农村地区,组织农业气象专家开展种植培训,利用气象大数据为农事提供精准服务,并结合农民丰收节等节点设立科普展位,切实增强气象为农服务实效。
撰稿:周玉林
摄像:汪舰
点赞分享给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