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年来上海参加展会,都会选择入住这家酒店。”保罗透过巨大的落地玻璃窗,眺望繁忙的浦东街景,说道:“很高兴赶上了酒店的一个重要纪念日,让我了解到这里悠久的历史。”
9月9日上午,上海锦江汤臣洲际大酒店举行仪式,宣布酒店的外立面、外环境及灯光改造工程全面竣工。这座矗立于浦东金融贸易核心区域29年的地标建筑,承载着城市记忆,现以“历史传承+现代焕新”的姿态重新亮相。
迎接“三十而立”
浦东第一家五星级酒店“保护性再生”
紧邻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大型商业零售企业——上海第一八佰伴,位于车来车往的张杨路、崂山路交界处,拥有淡黄色楼体与镜面玻璃幕墙的上海锦江汤臣洲际大酒店,显得低调而华丽。
回顾历史,这座酒店于1993年开始建造,投资总额约为5500万美元,于1996年6月8日对外营业。酒店拥有418间客房,楼体高92米。1999年1月,酒店通过国家旅游局的审核,成为上海市浦东新区第一家五星级酒店。
同样在1999年,酒店建筑被评选为新中国50年上海经典建筑提名奖。而随着洲际酒店及度假村品牌于的入驻,酒店于2000年10月正式更名为上海锦江汤臣洲际大酒店。
作为浦东开发开放的见证者与参与者,上海锦江汤臣洲际大酒店外部环境承载了浦东从“阡陌农田”到“世界封面”的跃迁轨迹。与此同时,伴随城市能级提升,酒店由内而外都不免出现了岁月侵蚀、功能滞后、灯光系统等多种体验短板。因此,一场“保护性再生”的变革悄然展开,既要留住历史肌理,更要适配“卓越全球城市”的发展节奏。
华建集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董事长姚军表示,对于酒店的修缮和改造工作,既要提升建筑品质,更好融入周边的现代商业氛围,也须切忌“发力过猛”,让酒店仍符合人们记忆中的印象,体现出城市更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据悉,面对建筑老龄化带来的外立面空鼓、渗水等隐患,项目团队以“修旧如新”为原则开展深度修缮。团队采用“防水砂浆+柔性耐水腻子”分层修补开裂墙面,更换168处老化窗框密封胶条,根治客房漏水顽疾;主楼选用环保型暖色涂料,裙房保留灰色真石漆肌理,延续建筑历史质感;创新采用“吊篮+蜘蛛人+分段拆架”模式,南北东西分三期推进,最大程度降低酒店运营干扰。
“整个工程历时10个月,期间酒店并没有停止经营,为了维护客人的入住体验,我们做了许多工作。”上海锦江汤臣洲际大酒店副总经理及上海锦江汤臣大酒店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鲍巍介绍,尽管玻璃幕墙是单向可视的,外面并不能看见里面,但酒店方每天都会与施工方进行充分沟通,吊篮下放时注意避开客人入住的房间,保护客人的隐私。
而在其它焕新方面,酒店户外灯光系统全面升级,针对原夜景缺乏标志性、与环境不协调等问题,项目引入智能泛光照明系统,重塑酒店夜间形象。酒店创新设计了“平日模式”“节日模式”“深夜模式”三种灯光场景,结合“星光随机”效果,在营造绚丽夜景的同时兼顾能源效率。
开发体验消费新场景
吸引海内外游客重返《繁花》时代
随着《繁花》等影视作品的热播,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兴起了一股怀旧热潮。人们纷纷晒出老酒店、老饭店的体验照片,感慨那个年代的水晶吊灯、观光电梯、镂空中庭都透露出一种不凡底气。
作为一座30多年前设计建造的建筑,上海锦江汤臣洲际大酒店自3楼起,内部就采用独特的中空设计,客房布局呈圆弧形四周环绕,遥相呼应。
每间客房外的走廊上,都可俯瞰3楼中庭的别致景观。中庭的设计是现代主义和装饰艺术主义的巧妙结合,显得酒店气派别致。酒店还选用了景观电梯作为宾客进入客房楼层的主要工具,随着电梯上升,宾客们可将酒店的内部全景一览无余。
“镂空中庭是那个时代流行的风格,此后就难得一见,因此网上不少人将其称为‘老钱风’。” 鲍巍透露,甚至是酒店1楼餐厅的皮沙发,都是1996年酒店开业之初留下来的,也将进行妥善维护,满足客人的怀旧需求。
“此次酒店的改造升级,也是我们基于旅游行业正在回暖复苏的一次主动战略投资,以此迎接海内外宾客的回归,重现酒店的昔日辉煌。”鲍巍表示,在外立面改造完工后,他就明显感受到来酒店拍照的客人变多了。
因此,酒店计划在“十一”前夕推出“餐饮+房间+拍照”组合产品,引导客人在酒店内外的网红打卡点进行体验消费。依托“票根经济”的引流活动,酒店也在积极推进之中。
昔日一枝独秀,今朝百花齐放。记者从浦东新区文体旅游局获悉,根据旅游饭店星级评定,浦东新区现有35家星级饭店(即俗称的“星级酒店”),占全市的近四分之一,其中五星级16家、四星级13家、三星级6家。
此外,浦东范围内现已在陆家嘴、国际旅游度假区、前滩等区域形成了多个各具特色的酒店集群,吸引更多海内外游客乐游“璀璨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