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正式公布了2025年度第二批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名单,黄浦区多家企业凭借在细分领域的突出表现和强劲的创新实力成功入选。这是黄浦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澎湃动力。 成立于2020年,秉持“真实、诚意、实现”的公司经营理念,2021年获上海市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认定,2024年被评为最具社会责任企业。公司专注工业数字化测试领域,构建完善的研发与试验体系,通过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在工业数智化、IoT技术等领域形成特色解决方案,并拥有自主品牌和多项核心发明专利,服务于国内5000多家客户。 成立于2003年,擅长构建智能化产品系统,整合软硬件开发、产品设计、用户体验设计、商业策略和品牌设计为一体,致力于智能产品的软硬件系统体验创新。公司为合作伙伴打造智能化产品创新方案,助力企业的产品系统体验升级,以设计创新赋能新商业。2022年企业荣获工信部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此外还荣获红点奖、iF奖、G-mark、红星奖等百余项国内外设计奖项。 创建于1926年,位于中华商业第一街南京路步行街,是沪上最负盛名五钻酒家、中华老字号、非遗保护单位,也是上海最早经营半制成品菜肴的老字号之一。近年来,新雅一直在探索传统行业转型升级道路,致力于新雅生制食品冷链技术研发,在传统生产模式的基础上,通过科技赋能来实现品质保障,逐步建立了一整套冷链生产的工艺流程。 成立于2023年,是一家深耕国产自研的元宇宙与数字孪生核心技术提供商,专注于海量三维数据的管理及应用领域,拥有4项发明专利和17项软件著作权。公司凭借技术实力与创新成果,获得“2024爱迪生金奖”“2023年度新锐创新企业奖”等荣誉。核心产品《全息动物园》项目,作为国内首个沉浸式科教文旅项目,融合前沿超短焦全息投影技术,为亲子家庭、青少年等群体提供兼具娱乐与教育意义的奇幻体验。 成立于2002年,是全球通信基础设施领域的科技先锋与行业领导者,中国通信技术领域的标杆企业,专注于5G/6G通信设备、光传输系统及智能网络解决方案的研发与制造。公司以“连接未来,智创无限”为使命,依托毫米波技术、光子集成与人工智能三大核心科技,构建了从芯片设计到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创新体系,成为全球通信基础设施领域最具竞争力的科技型企业之一。 成立于2022年,是国药控股全资设立的高科技企业。公司肩负推动医药行业数字化升级的使命,全面承担国药控股数字化转型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与实施,深耕医药流通全场景,为系统内各级企业提供一体化数字服务。公司向国内外大型制药企业、医疗机构及批发零售商输出大数据解决方案和数字化服务,致力于成为医药健康领域值得信赖的数字化合作伙伴。 成立于2001年,公司聚焦软件研发、智慧养老与系统集成服务三大核心领域,凭借二十余年的技术钻研与项目实践,在智慧政府建设与智慧养老赛道构建起独特竞争优势,成为行业内兼具技术实力与服务口碑的专业服务商。在核心能力与市场表现上,公司累计持有50余项软件著作权,彰显扎实的技术研发功底;在上海市智慧养老院建设项目中,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成为区域内智慧养老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参与者。 成立于2021年,是一家立足皮肤科学前沿,深度融合医学、药学、化学与生物技术的科技企业。公司专注于医美术后修复再生、皮肤衰老对抗及敏感肌精准管理三大核心领域,致力于以科学实证驱动功效护肤品的创新研发与产业化,为行业提供专业化、体系化的技术解决方案。公司以“产学研医”联合模式开展多维度靶点研究,打造多个过亿级品牌。 成立于2019年,专注于青少年科技创新与实验操作教育的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涵盖理化生实验操作教考一体化设备、劳技教室智能化教学设备以及STEAM教育智能化教学设备和教学内容平台。公司通过持续打造自研产品、搭建教学服务平台、提供创新教育空间建设与师资培训服务等方式,配合教育主体工作,提供智能化教育装备和优质科创教育的补充服务。 成立于2021年,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场景化运营。公司依托物联网、AI算法及能源管理核心技术,已构建覆盖“智能硬件+云端平台+生态服务”的全产业链解决方案,核心优势包括全域场景覆盖、多元化场景解决方案、城市级光储充一体化站点、社区V2G智慧微电网、物流园区智能调度系统。AI智能调度提升运营效率40%,与蔚来、理想、小鹏等车企共建“换电+超充”协同网络,接入支付宝/高德实现无感支付。 成立于2019年,围绕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先后在机器人电动关节、轻量型多关节机器人、外骨骼助力机器人、四足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核心部件及工业机器人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其研发成果在高0端数控机床、3C行业自动化生产线、行军负重,助残助老、航空航天设备、运输等项目中得到成功应用。 新一批“专精特新”企业的加入,将进一步丰富黄浦区创新企业梯队,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下一步,黄浦区将继续完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优化创新发展环境,支持更多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