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合作交流 > 文章详情

教育帮扶 | 跨越山海,上海援滇教师迎接教师节

转自:上海合作交流 2025-09-10 17:53:39

在第41个教师节到来之时,约260名来自上海的援滇教师,将在云南这个“第二故乡”度过属于他们的节日。这其中,不仅有今年8月到来的“新鲜血液”,更有一轮接一轮长期耕耘在这片土地上的携手同行者。一幕幕美好回忆、一幅幅感人画面,那种被当做师长和家人的温暖感、幸福感、价值感,在老师们心中流淌,他们内心有一种强烈的回响:继续留在这里,陪伴、教导和帮助这群淳朴、可爱的学生!

今年7月23日,刚结束一轮教育援滇工作的韩晓明被任命为上海市航空服务学校主要领导;8月11日,他又“马不停蹄”奔赴云南怒江州兰坪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启新一轮的援滇行动。

“变革”“联动”“精彩”成了韩晓明援滇工作的主题词。他争取两地资金投入,大幅改善教育教学、专业实训条件;锚定市场需求,新开设幼儿保育、大数据技术等4个新专业,形成现代服务、现代制造和现代康教三大专业群;将汽修和中餐烹饪申报为云南省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项目,与上海品牌企业建立紧密校企合作机制,与上海振华重工集团合建云南省第一批“现场工程师”培养基地,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他还先后打通学校与云南高校的5个专业中高贯通、3个专业中高本衔接试点,每一个专业对接一家高校开展融通联合培养。

近三年,学校培训高原特色农艺工774人、保育师237人、高级缝纫工574人、电子元件装配工85人,促进当地劳动力技能提升和实现家门口就业,满足了当地老百姓增收的愿望。作为职业教育一名老兵,他表示,将时刻保持敬业精神和创新意识,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将兰坪职校打造成具有地方特色、高水平的中等职业学校,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再添新功。和韩晓明一样,一轮轮在这里当学校领头人的,还有来自闵行区的昭通市盐津第三中学付宗亮校长、来自嘉定区的楚雄州武定县职业高级中学付磊校长……

“从黄浦江畔到哀牢山下,改变的是教学环境,不变的是育人初心。”这是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枫泾中学英语教师顾振锋在云南普洱市墨江第一中学支教时用来提醒自己的教育箴言。想当初,顾振锋接手的班级是由各班中薄弱学生混合组成的,英语平均成绩仅48分,有的学生连基础词汇都不掌握,有的甚至因成绩跟不上而生出厌学情绪。

“不能用上海的教学节奏硬套,必须‘接地气’地重构教学方案,根据班级学生的特定学情制定合理的教学模式。”他以“精准施策”破局,以“相互学习”搭建成长桥梁,以“协同共进”赋能校本教研。通过一年多时间的耕耘,他换来了沉甸甸的收获:在今年的重要考试中,他所带班级的英语平均成绩跃升至80分,涨幅67%。

这学期,顾振锋再次主动申请留在墨江一中,继续担任高三英语教学工作,“这些成绩是起点,不是终点”。当地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正是支撑他不断前行的力量。他坚守一线、在教室里忙碌的身影,是沪滇教育帮扶中无数“教育摆渡人”的缩影,更是“山海情深、共筑教育梦”的生动写照。

和顾振锋一样留下来持续帮扶的还有一批老师,他们深爱着这片土地上的学生。比如,上海海事大学附属北蔡高级中学的蔡鸿燕和上海海洋大学附属大团高级中学的李德江,都依然坚定站在兰坪一中课堂讲台前。

蔡鸿燕构建并完善了“课前预学、课中互动、课后分层”的闭环教学模式,通过学习方式变革和情感纽带打造,让学生敢于开口、主动参与,英语成绩与学习自信都获得了可喜进步。面对学生哭着鼻子问“还会不会再来”,在辗转难眠、思虑万千后,她深深感到支教不仅是一段工作经历,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情感羁绊和教育使命,于是认真地回答孩子们:“老师选择留下!”

面对大部分学生抗拒数学的“通病”,李德江精准施教,耐心付出,以平等的同龄人方式与学生细心交流,每天等到晚上10:30才回去休息,就怕学生有问题找不到他。终于,班级的数学成绩“跨越了冬季,迈向了春天”,学生眼睛闪亮,信心倍增,大胆尝试大胆发言,抢夺奖项。“一方面我担心大家的健康,另一方面大家熬夜学习付出那么多,如果不能获得对等的知识、能力,我就更加难过,所以我要用心教,你们要用心学,让时间更有价值。”对学生说着贴心话,李德江红了眼眶。又是一年新学期,当同学们在校园里再次看到李德江时,那一群山村少年和“小老头”共同的笑脸在秋日的阳光里格外灿烂。

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