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市台胞服务中心 > 文章详情

睹物思情Ⅱ寻找上海台北双城记忆之《书香连接双城》

转自:上海市台胞服务中心 2025-09-10 20:49:02


工作单位在静安苏州河畔,午休时我常常去附近的犀牛书店,不到二十平方米的空间,却挤着近五千册书,书架摆得密密麻麻,连地上都堆着。玻璃柜里锁着珍稀古籍,架子上摆满文学、哲学和历史,角落里还有人送来的老物件,连环画、邮票和旧烟盒。

我最喜欢看的是台版书区域。那些书纸张偏黄,封面设计考究,拿在手里就像握住了一件艺术品。每次翻开它们,总觉得能嗅到一股来自海峡彼岸的气息。有一次,我在犀牛书店看到一本台版的白先勇《台北人》,封面是清淡的蓝色。那一刻,我忽然被记忆拉回到几年前——那次去台北旅行,在牯岭街的旧书店里,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两座城市之间的奇妙连接。

牯岭街,是台北的一条老街。二战结束后,许多日本人被遣返,留下的书籍和文物被摆上路边叫卖。后来大批外省人到了台北,带来许多书籍,旧书摊在这里逐渐成形。

几年前,我只身到台北自由行,离开台北的前一天午后,我走到了一条名为牯岭街的小路。那天阳光透过树影,斑驳落在一排排旧书摊上。露天摊子倚着院墙挂满书,狭长的小店里塞得满满当当,书香混着一点潮湿的气味,让人一走进去就像进入了另一种时间。有人在低头翻书,有人蹲在地上淘旧杂志,空气里只有纸张翻动的沙沙声。

我随意走进一家叫“新旧书屋”的小店。店面大约20平米,却硬生生塞进几万册书,甚至能找到明朝的线装本。老板自豪地拿出一整套《康熙字典》,说是一位老兵背来台湾的。我看着那一摞古书,心头一震——原来一本书能承载的不只是知识,还有时代的重量。

再往前,我在另一家旧书摊角落里,忽然看到几本九十年代大陆版的《鲁迅全集》。书页已经泛黄,书角磨损,仿佛带着一路颠沛的旅程。我愣在当场:怎么会在台北遇见我少年时书桌上常见的模样?那一瞬间,仿佛世界反转——在上海,我常常翻看台版书籍;而在台北,我却邂逅大陆版的旧书。

走出牯岭街时,天色已暗,街头小摊飘出胡椒饼的香气。我忽然觉得,自己不再只是一个旅行者,而像是一个在书页之间穿行的行人。书,成了桥梁,把我从上海带到台北,又把台北带回上海。

后来,每次在犀牛书店翻开一本台版书,我总会想起牯岭街。两座城市,相隔一条海峡,却在书页里彼此照映:一个是苏州河畔的青年书店,一个是旧时光中延续半个世纪的书街。它们让我相信,阅读不仅能跨越空间,也能跨越时间——让我在上海与台北之间,找到一种微妙而真实的连接。

作者简介

华丽丽

展览设计师,喜爱旅行与绘画。非常喜欢台北的城市气氛,曾自由行去过几次。希望借由自己的作品串起双城情谊。


来源:华丽丽、由上海市台胞服务中心(上海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新媒体中心)整理

1

两岸同Young,青春同行!2025海峡两岸青年汇燃动夏日申城丨回顾之一

2

两岸同Young,青春同行!2025海峡两岸青年汇燃动夏日申城丨回顾之二

3

两岸同Young,青春同行!2025海峡两岸青年汇燃动夏日申城丨回顾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