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下午,激昂的《游击队歌》在上海音乐学院管弦乐排演厅中回响。
这首由上音首任院长、新四军老战士贺绿汀创作的经典旋律,仿佛一座跨越时空的音乐之桥,连接起历史与当下。
当天,“红动沪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主题活动在此举行。
共建实践基地,
打造“音乐+思政”育人新模式
活动现场,上海音乐学院“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授牌仪式举行。
未来,双方将围绕红色音乐文化研究、艺术创作实践、志愿服务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将思政课堂从校园延伸至历史现场,让师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刻感悟新四军革命精神,从党的辉煌历程和英雄事迹中汲取信仰力量,进一步推动艺术创作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
沪盐两地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深厚的历史渊源。盐城作为新四军重建军部所在地,与上海血脉相连——1949年解放上海的三野部队主要由新四军改编而成,而建设上海的大部分干部也源自新四军骨干。新四军老战士、上海音乐学院首任院长贺绿汀曾谱写多首鼓舞人心的抗战歌曲,其音乐作品深深植根于革命历史,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
盐城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卫红表示,上音与盐城的合作是红色文化与艺术教育融合的创新实践。期待双方以此次基地建立为新起点,共同打造“音乐思政”育人新模式,让新四军革命精神在艺术传承中焕发新的时代光芒。
从老校长萧友梅带领上音师生出版中国最早的革命音乐集《革命与国耻》,到老教务长黄自先生的一曲《抗敌歌》,再到上音人冼星海先生在延安窑洞中谱写《黄河大合唱》、老院长贺绿汀创作的《游击队歌》,“红色”始终是上音人最鲜明的底色。
上海音乐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汤隽杰在致辞中回顾了上音成立98年来的红色历程,他表示:“随着今天‘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即将成立,我们将持续用好新四军历史这一生动教材,扎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更好推动‘音乐思政’育人模式走深走实。”
捐赠珍贵史料,
传承抗战音乐记忆
活动现场,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理事、五师分会副会长王毅,新四军老战士、上海音乐学院原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孟波之女、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三师分会副会长孟惠惠,新四军老战士、原共青团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林铭纲之子林青,分别捐赠了文物与史料书籍。
捐赠代表孟惠惠深情讲述了父辈的故事,回顾父亲孟波如何以音乐为武器投身革命事业,以及在上音任职期间推动《梁祝》创作的历程。“这些物品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希望它们能在新时代继续发挥教育作用,让更多人了解历史、铭记历史。”孟惠惠说。
红色故事代代相传,革命精神永放光芒。活动现场,盐城市淮剧团带来的淮剧《宋公堤》选段、新四军纪念馆演出的红色情景剧《是皮箱是微光》、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带来的思政课展演《淞沪抗战英烈姚子青和宝山保卫战》,与上海音乐学院师生精彩演绎的《梁祝》《游击队歌》《灯火里的中国》等经典作品演绎相呼应,共同构成了一幅红色文化与艺术教育融合的生动画卷。
文字:谢然
图片由学校提供
编辑:芮德贵
校对:曹铒
责任编辑:吴华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