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家住杨浦区的王阿姨走进离家仅两站路的上海老年大学国顺校区,一改往日需“跨越半个上海”的求学路。王阿姨的“方便”,正是杨浦区乃至全上海市老年教育服务能级提升的一个生动缩影。
今年秋季学期,上海老年大学以超过2.7万个学额创下招生规模新高,而这背后,是一张由政府、高校、社会力量共同织就的“家门口的老年大学”服务网络,以及一场由AI、咖啡、形象管理等新潮课程引领的银发学习革命,让越来越多老年人在杨浦这样的中心城区,享受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幸福晚年。
不用奔波
求学只有两站路
“以前要跨半个上海去上课,现在国顺校区离家里就两站路,太方便了!”王阿姨的感慨,道出了过去许多上海“老学生”的共同痛点——优质教育资源相对集中,求学半径过大。如今,随着上海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推进,这样的状况正在迅速改变。
今年秋季,在上海开放大学的大力支持下,上海老年大学国顺校区的正式启用,成为杨浦区老年教育资源扩容提质的关键落子。这不仅意味着上海开放大学人文学院、经管学院的优质课程被直接输送到社区门口,更标志着老年大学的办学模式正从“单一校区”向“多点开花”转型。
放眼全市,这张“学习网”正越织越密。记者了解到,除了固有的分校和教学点,本学期新增了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上海银行、春秋旅游等多个社会力量教学点,与原有的上海农商银行教学点、金庭分校、41所联盟分校等共同构建起一个立体化、多层次的教学网络。
非洲鼓、AI运用全攻略
潮流课程要靠“抢”
本学期,当许多人对老年大学的印象还停留在书法、绘画、声乐等“老三样”时,一份新课程的“爆款”清单刷新了人们的认知。
非洲鼓、手碟、AI运用全攻略、银发形象管理……这些紧贴时代潮流的特色课程,在报名通道开启后即被“秒抢”,成为学员口中热议的焦点。
“以前总觉得护肤美妆是年轻人专属,老年大学有了这门课我才知道,咱们老年人也能把日子过得精致又体面!”与欧莱雅集团合作的银发形象管理课上,李阿姨的笑容里满是自信与期待。
这股学习新潮流的背后,是当代老年人从“被动养老”到“主动享老”的心态之变。他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兴趣陶冶,而是渴望跨越数字鸿沟、融入现代生活、提升生命质量。
为了抢一门咖啡课,陈伯伯特意让孙女教自己用手机“拼手速”,只为搞懂拿铁和卡布奇诺的区别。在磨豆机的沙沙声与咖啡的香气中,课堂已然成为一场温馨的老友聚会,学习与生活无缝融合。
为响应老年人日益丰富的学习需求,上海老年大学正积极将课堂延伸到更广阔的社会场景中。与上海自然博物馆、维京游轮合作打造研学基地,联合一尺花园、哈尔滨食品厂开发特色课程,引入玄合医疗讲授健康知识。而即将于10月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的首届上海老年学习课程展,更将汇集百余家单位的金融反诈、AI入门、睡眠健康等前沿课程,以“永不落幕”的线上线下形式,为银发族的终身学习提供无限可能。
文字 | 沈莹
图片 | 沈莹
编辑 | 文茜婷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