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悠哉崇明,发现更美的崇明
一刀一刻,传承工艺之美。在建设镇运南村,有一对父子,双双为椠花板技艺非遗传承人。两人隐于崇明乡间,在发展中传承创新,延续这项传统手艺。
所谓“椠花板”,即是在木板上雕刻山水花鸟人物等,用来装饰橱门床楣等老式家具。走进宋家父子的工作室,各色木材堆得满满当当。各类工具一字摆开,仅是用来雕刻花纹的木锉刀,就多达十几种。在父子俩的手中,它们堪比画笔,赋予木材第二次生命。
父亲宋建平自16岁起,拜师学艺做木匠师傅。五十多年来,他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活”,在一刀一刻中雕琢属于自己的作品。从早年的椠花板到红木工艺品,再到如今私人订制的家具,宋建平的好手艺始终得到肯定。“现在椠花板用得少了,但是这份手艺还在。把它运用到家具的制作中,一样可以大放光彩。”宋建平说。
宋辰星子承父业,对木刻颇有天赋,有青出于蓝胜于蓝的趋势。相比于父亲宋建平,宋辰星更喜欢在传统基础上兼容并蓄,进行新的发明创造。“之前在上海博物馆参观时,发现一张明代的桌子很好看。于是拍了张照,回家自己捣鼓了下,就能大概还原出来,还加了一些自己的纹样。”宋辰星向记者展示了复刻的明代桌椅,果然质朴典雅,还原度很高。
“近年来,简约的明代家具风格很受欢迎。这是一种复古,也证明了传统国风的复兴。”宋辰星介绍,“看一款木工作品好不好,就要看连接处是不是严丝合缝,曲面是否光滑。”优质的成品后期需要用砂质反复打磨,使其细腻温润、触感丝滑。整个过程需格外仔细,特别是像红木这种十分珍贵的材质,一旦失误就难以挽回。
“我们这一行历史很长,有许多口口相传的规矩。”宋辰星介绍,比如“桌不离九”,即是指木匠在制作八仙桌时,桌子的长、宽、高尺寸需带有“九”的尾数(如二尺九寸)。“九”与“酒”谐音,象征主人待客热情,还体现了“天长地久”的美好祝福。在父子俩看来,木制家具可以陪伴一个家庭长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其背后的情感、文化价值才是最珍贵的。
技艺背后,也是对美的表达。“椠花板上雕刻的纹样,很多取材于日常生活。”宋辰星介绍,乡村的花鸟鱼虫等都成了创作对象。就拿牡丹花来说,为了力求逼真,家里院子里特意栽了一棵,方便观察描摹。在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上,还曾展出宋辰星雕刻的大幅牡丹花椠花板,广受市民赞誉。
目前,像宋家父子这样的椠花板传承人,在整个崇明凤毛麟角。宋辰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这项濒临失传的手艺。在最近的科普活动中,宋辰星会现场讲解每种木材适用的雕版技巧及使用场景、木制家具的科学养护等知识,并带来自己平时做椠花板的工具,向大家一一展示。同时,宋辰星也会展示椠花板制作小样,让大家在动手中体会非遗文化。
来源:上海崇明
编辑:施楠
审核:邢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