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交通委指挥中心介绍,近日,《2024年上海交通运行年报》系列发布!一起来看看道路交通篇。
伴随城市空间拓展与外围重点区域产业集聚,2024年道路出行呈现“中心趋稳、外围上升”格局。快速路出行需求总体稳定,稳中有增,拥堵向外围区域逐步延伸。高速公路流量延续近年上升态势,出行规模创历史新高,客运出行增幅更为显著。新开通设施功能持续发挥,有效加强区域联系,提升了市民出行体验。
PART I 中心城快速路运行状况
一
出行需求
快速路行驶量稳中有增,且浦西区域增幅高于浦东。2024年快速路工作日日均行驶量2949.4万车公里,同比上升3.3%,其中浦西、浦东分别为2204.7万车公里、744.7万车公里,增幅分别为4.0%、1.0%,浦西快速路增幅更高,同时浦西区域需求增量集中于内环内、外环外,增幅分别为6.3%、6.2%。
浦西快速路流量月度同比增幅呈现“前低后高”的特征。2024年浦西快速路(调整范围后)日均流量为301.1万辆次,与2023年基本持平。
备注:调整范围后浦西快速路,包含中心城浦西快速路(南北高架、延安高架、内环高架、沪闵高架、逸仙高架、中环路的浦西部分),以及嘉闵高架、北翟高架、虹翟-扬虹-崧泽高架、渝虹-建虹高架、武宁路地道、北横通道、虹梅高架等浦西区域的连续流主干道及中心城以外区域快速路。
二
道路交通指数
快速路车速呈现下降趋势。2024年快速路(调整范围后)工作日早、晚高峰时段平均道路交通指数为32.7、34.2,浦西中心城快速路早、晚高峰车速分别为40.6、40.4公里/小时,同比均有所下降,降幅分别为5.2%、3.5%。
2024年快速路工作日高峰道路交通指数分布
三
交通事件
2024年浦西快速路发生交通事件合计13839起,同比下降3.1%。全年日均事故数37.8起,各月份交通事件数基本在30-50起,其中7月份事件数为全年最高,达47.1起。抛锚、碰擦(含追尾)为快速路发生事件最主要类型,二者占比之和超过70%。
数据来源: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交通指挥中心接报事件。
PART II 高速公路运行状况
一
交通运行
高速公路网流量延续近年上升态势,出行规模突破历史峰值。2024年高速公路网流量达148.2万辆次/日,同比增长5.8%,创历史新高。其中,客车118万辆次/日,货车30.2万辆次/日,同比分别增长6.6%和2.6%。
2024年高速公路工作日平均车速为80.2km/h,同比上升0.8%。在通行流量上升的形势下,运行状态略有改善,通行效率有所提升。全市165个高速公路路段中,共1个路段工作日高峰小时道路交通指数达到50以上,为G50沪渝高速公路南侧(沈海至外环段),工作日全天最高平均道路交通指数为57.1。
二
道路功能
高速公路网射线道路多以客运功能为主,环线及联络通道、纵向通道侧重货运功能。其中,G2京沪高速、G50沪渝高速、G60沪昆高速等射线道路客车比例普遍较高;G1503上海绕城高速、G15沈海高速等环线及纵向通道货车比例较大。
三
交通事件
2024年高速公路发生交通事件13203起,同比增加6.8%。高速公路主要事件类型为抛锚、碰擦(含追尾)、其他,其中抛锚事件比例为52%,较2023年(48.4%)上升较为明显,同时其他类型事件占比为19.3%。近年来随上海超大城市不断发展,高速公路出行需求旺盛,交通保障、道路拥堵、收费站排队等也成为交通事件重要组成部分。
数据来源: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交通指挥中心接报事件。
PART III 普通干道运行状况
一
中心城地面干道
出行需求
中心城浦西地面干道需求变化平稳。2024年浦西中心区主干道日均行驶量为538.0万PCU公里,同比上升约2.7%。其中,武宁路需求增幅最高,超过5%;其余路段行驶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但增幅相对较小。
内环内各主要干道行驶量分担率趋向稳定。南北向三纵主干道交通需求约为152.7万PCU公里/日,占浦西中心区主干道行驶量总需求28.4%,同比基本持平;东西向三横主干道交通需求约为193.8万PCU公里/日,占浦西中心区主干道行驶量总需求36.0%,同比(36.1%)基本持平。
道路交通指数
中心城地面道路拥堵加剧。2024年中心城地面道路工作日早、晚高峰时段平均道路交通指数为40.4、41.3;中心城主要干道工作日早、晚高峰平均车速为17.7、16.8公里/小时,同比分别下降0.9%、6.8%。
2024年地面道路区域工作日道路交通指数分布
二
干线公路运行状况
上海市普通国道干线主要有G204沪宜公路、G312曹安公路、G318沪青平公路、G320沪莘枫公路。2024年4条国道流量之和为10.1万辆次/日,同比上升10%,增幅较为明显。随着松江、西岑等外围科创区产城融合不断推进,且源于新能源车政策引导下机动车出行成本降低明显,外围干道运能潜力持续激活。
上海市普通省道干线主要包括S122沪南公路、S123浦星公路、S124沪松公路、S125北青公路、S222华芦线等16条道路。2024年主要省道干线日流量之和为29.5万辆次/日,同比上升10.7%,增幅略高于普通国道干线。其中,客运同比增幅11.4%,货运同比增幅3.6%,客运车辆增幅显著。
三
重要断面设施交通运行
越江桥隧
省界道口
道路跨省出行需求、方向分布均呈现稳定态势。2024年上海市省界道口日均流量为68.8万辆次,同比增长1.7%,总体呈现“稳中有进”趋势。近年来苏、浙方向省界道口流量分布均维持在3:1左右,2024年江苏方向流量占总量的72.2%,浙江方向占27.8%。
跨苏州河桥梁
2024年中心城跨苏州河日均流量为127万PCU,同比上升0.3%,为近年来最高值。跨河流量中,内环内占比为74.0%,约94万PCU/日,出行需求同比上升0.4%;内外环间占26%,约33.1万PCU/日,出行需求同比上升约0.1%。高峰时段跨苏州河桥梁的平均饱和度为0.81,处于D级服务水平。快速路、主次干路、支路衔接的桥梁饱和度分别为0.9、0.76、0.78。
PART IV 重大事件道路交通运行
一
北横通道新建工程东段主线开通
北横通道东段于2024年8月2日通车,主线西起浙江北路,东至内江路,全长8.2公里。主线开通后车流总体运行稳定,8月-10月日均驶入量分别为7.67、8.25、8.65 万辆次,月均环比增幅分别为7.6%、4.8%,增长趋势逐步变缓。最高断面流量出现在浙江北路匝道~新建路西匝道,开通第三月西向东方向流量3.33万辆次/日、2716辆次/高峰小时(饱和度0.91),东向西方向流量3.30万辆次/日、2556辆次/高峰小时(饱和度0.85)。
北横通道东段主线工作日及双休日均存在高峰现象。最高断面工作日高峰西向东方向为8至9时与17至18时、东向西方向为7至8时与16至17时,呈现“双峰”形态,早高峰小时流量高于晚高峰。双休日高峰西向东方向为17时至18时、东向西方向为15时至16时,呈现“单峰”形态,且高峰小时车流低于工作日。
二
G15沈海高速江苏段施工
江苏省于2024年11月2日启动G15高速(江苏省界-常州南互通立交)拓宽改造工程。期间施工路段入沪方向单侧全封闭,且 G15高速先导段(江苏省界-太仓北枢纽)离沪方向上匝道封闭。施工启动首月各路段运行情况良好,整体路网未发生严重拥堵现象。
施工开启首月,G15高速省界道口入沪车流量由开通前的4.6万辆/日下降至1.21万辆/日,降幅74%。入沪车流分别由G2、S26、G40以及地面各省界道口绕行入沪,各分流通道的承担比例分别为62%、20.4%、3.8%、13.8%,其中S26为G2高速主要的绕行推荐路线,入沪流量增幅远超预期,增幅为29%;地面省界道口中,西侧宝钱道口流量增幅超预期。
三
银都路越江隧道通车
银都路越江隧道位于S20徐浦大桥南侧约2公里处,于2024年12月27日22时正式通车,设计规模为双管双层双向8车道,为机动车专用通道。银都路隧道作为市域南部区域重要越江节点,主要服务闵行、徐汇的近江联络需求,其建设对增强闵行东西向城市发展轴的交通联系、改善区域跨越黄浦江通行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银都路隧道开通三个月的最后一周(2025/3/24-3/30),工作日日均流量为2.3万辆次/日、峰值为2.5万辆次/日。隧道以服务客运车辆为主,中小客车需求占比超九成,轻型货车占比低于2%。浦东往浦西方向日流量较对向普遍更高,工作日方向不均匀系数为54.4%,较开通首周53.2%略有上升。
银都路隧道的高峰出行需求聚集特征更为显著。隧道工作日高峰小时出现在8至9时,占全天流量比值为11.4%,明显高于周边徐浦大桥、上中路隧道、闵浦大桥的6.1%、6.9%、8.9%。
较银都路隧道开通前,周边徐浦大桥、闵浦大桥高峰流量下降2.1%、3.6%,越江通行条件有所改善,交通压力略有缓解。
来源:市交通委指挥中心
精彩看点
轨道交通网络覆盖进一步扩大!最新年报发布
即日起至9月20日,实行夜间全封闭施工
全长约17.27千米!设6座车站!本市这个交通工程建设取得新进展
特别声明
因条件所限,本号刊登的新媒体作品可能在转引之前无法与相关权利人联系授权,出现转引图片、文字和视频素材未署名等情况。在此,热忱欢迎相关权利人与编辑部联系,我方将及时更正或删除。邮箱:2361720808@qq.com
上海市交通委宣传展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