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科普剧展演:致敬钱学森,传承科学家精神
今年正值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归国70周年,原创科普剧《筑梦星空——钱学森的人生选择》荣获上海市科协“科技工作者风采”展演作品征集最佳作品。
启动仪式上,这部获奖作品的精选片段《破壁者的越洋归航》通过青少年学生的生动演绎,以“科普+戏剧+音乐”的创新融合形式,生动还原钱学森冲破重重阻碍归国、毕生投身祖国航天事业的壮阔历程,让“矢志报国、勇攀高峰”的科学家精神以鲜活方式深入人心,激励后人以先辈为榜样,探索科学、奉献国家。
“60+汇科普行动”发布:全域科普覆盖,点亮城市科学图景
为推动科普资源全域覆盖,徐汇区联动多方力量,以“科技探索”“悦享健康”“绿动未来”“匠心传承”四大主题为脉络,精心策划60余场重点科普活动。
现场,来自科研院所、医疗机构、青少年教育、科普基地等各个领域的科技工作者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发布“60+汇科普行动”。此次行动不仅涵盖前沿科技体验、健康知识讲堂、绿色生活实践、传统工艺研学等多元化内容,更通过“线上+线下”并行模式,让科普活动突破时空限制。
院士工作站揭牌:引领协同创新,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两翼齐飞
近年来,徐汇区立足五大资源优势,紧扣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需求,以产学研合作项目为纽带,全力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今年,华东理工大学成功入选2025年度第一批次院士工作站名单,并揭牌运营,为区域科研实力提升与产业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目前,徐汇区已建成30家院士专家工作站(服务中心),这些平台成为区域科创发展的引擎,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据悉,徐汇区将持续以院士专家工作站为枢纽,深化科技项目合作,加速集聚和培育高层次人才,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健全科技合作长效机制,为区域创新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汇健康”大赛颁奖:表彰科普人才,激活健康科普活力
科学知识的传播离不开优秀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实践。作为区域培育健康科普人才的核心品牌赛事,徐汇区第四届“汇健康”科普大赛自启动以来,区域内从事生命健康领域的各级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等踊跃参与,共收到科普短视频、科普讲解、科普表演、科普图书等参赛作品数百件,成为推动健康知识传播的强劲力量,让科学知识以多元形态融入大众生活。
“汇健康”科普大赛通过搭建“徐汇健康科普资源库”,构建起“全龄友好、全域覆盖”的服务体系,推动生命健康科普能级显著跃升。同时,大赛聚焦发掘“医学功底+传播素养+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人才,实施定制化跟踪培养计划,致力于形成“知识生产—传播—应用”的全链条科普传播矩阵,为打造健康科普发展范式持续注入动能。
院士科普讲堂:传承师者情怀,播撒科学种子
现场,朱为宏为观众带来精彩科普微讲座《化学让生活更美好》。他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自身研究领域,解读前沿科技,将复杂的科研成果转化为贴近生活的科普内容,让在场观众深刻领略科技魅力。
科普集市直通车:市民畅享多元科普体验,共创美好生活
启动仪式结束后,第二季“共创美好生活”科普集市火热开启,多家科普场馆、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为市民带来了多元化的科普体验活动。上海市人形机器人创新孵化器展示了最新AI应用,让市民操控机械臂、机器狗等科技设备,感受人工智能对日常生活的全方位重塑;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医院开展健康科普咨询和现场触诊,展现徐汇区生命健康科普优势;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专家带来康养科普咨询和中药香囊制作活动,传承传统中医药智慧;上海科技馆、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上海公安博物馆、复旦大学病原生物科学馆则分别带领市民投身“3D打印创客课堂”、体验神奇的“无字天书”、参与“模拟酒驾试验”、见识酸奶里的“10亿居民”,让科学“活”起来;上海植物园、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博物馆、上海东方地质科普馆将自然体验带到了活动现场,与市民朋友一起制作押花书签、走近昆虫世界、测试矿物硬度,以微观自然为窗口,解锁科学的深层奥秘。
“共创美好生活”
科普集市
记者:王永娟
编辑:宁平英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