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开普勒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普勒机器人”)宣布,正式完成旗下人形机器人K2“大黄蜂”的全新步态升级,并发布国内首例“混合架构抗扰动”步态实录视频。在视频中,K2“大黄蜂”稳步通过砖石、塑胶、草地等多种复杂地形,遭遇外部推搡等干扰时依然能保持稳健的步伐,展现出强大的平衡能力与环境适应性。
同时,开普勒K2“大黄蜂”还发布了VLA+实训展示视频,可以通过分层模型 VLA+实现语义识别听懂自然语言指令,完成多种任务。行动能力+认知能力的升级,将为K2“大黄蜂”在工业应用、服务场景及更多真实世界任务中的落地奠定基础。
据悉,K2“大黄蜂”采用的是混动架构,即滚柱丝杠直线执行器与旋转执行器相结合的串并联结构路线,从而实现了类似人类的直膝步态。这种技术路线被业界公认为是极具挑战的方案,它既需要复杂的运动学建模,又要求极高精度的力矩控制。但其优势同样显著,机器人的步态会更加自然,能效利用率更高,而且更便于任务执行,环境适应性更强。该方案的优势在人形机器人行业其他公司的产品中同样得到了验证。
具体而言,K2“大黄蜂”是以行星滚柱丝杠直线电机搭配旋转电机驱动,直线执行器相当于机器人的“腿部肌肉”,为行走提供力量,再结合旋转电机等驱动方式进行动作微调和步态切换,使得机器人能适应不同地形。
据开普勒机器人方面介绍,行星滚柱丝杠是一种将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的精密传动部件,通过“行星传动+螺纹啮合”的复合原理实现高负载与高精度传动,其能量转化效率达81.3%,而且摩擦系数低、定位精度高,螺纹滚柱设计的承载能力远超滚珠丝杠,运行平稳、耐久性好。
从仿真到现实(Sim-to-Real)是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品走向产品的加速器。业界认为,开普勒K2“大黄蜂”的全新步态升级成果不仅验证了混动架构在仿人机器人步态控制中的先进性,也拓展了其应用空间,适用的商业场景有科研教育、展厅讲解、数采训练等,工业场景有物流搬运、智能智造、特种场景等。
2025年被视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元年,未来全球人形机器人赛道将不仅是硬件与算法的竞争,更是生态与应用场景的较量。谁能率先突破成本与场景瓶颈,谁就能在这场全球竞速中占据先机。开普勒K2“大黄蜂”的技术升级、多场景应用叠加充电1小时连干8小时的续航能力、30kg的负载能力、80%以上的硬件自研率、更高的性价比,筑起持续加高的竞争壁垒。
近年来,中国人形机器人企业逐渐成长为行业的中坚力量。开普勒K2“大黄蜂”是全球首款商业可售的采用滚柱丝杠直线执行器混动架构的人形机器人,将凭借综合性的商业化优势落地各种应用场景,变革生产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