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静安 > 文章详情

梭子蟹上市,饕客贪“鲜”入院,医生提醒:食用时务必去除四个部位→

转自:上海静安 2025-09-11 20:35:31

随着8月东海结束伏季休渔期全面开渔,肥美的梭子蟹大量上市,迅速成为市民餐桌上的宠儿。然而在享受美味的同时,食品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

近日,市民刘先生因为一顿梭子蟹大餐被紧急送入了医院。为了追求极致的“鲜甜”口感,他没有选择传统的清蒸,而是用高度白酒和调料腌制了短短两小时,做成了“生腌梭子蟹”大快朵颐。

当晚,他便开始出现剧烈腹痛、上吐下泻,短短几小时内腹泻次数多达十余次,并伴有发热和脱水症状。家人见状立刻将他送医。经医生诊断,刘先生是严重的急性胃肠炎,病因高度怀疑是食用了未彻底加热的梭子蟹所感染的副溶血性弧菌。

经过补液、抗感染等紧急治疗,刘先生才得以康复。事后他心有余悸地说:

“真没想到,为了贪一口‘鲜’,差点惹出大麻烦。以后再也不敢吃没熟透的海鲜了。”

医生提醒,梭子蟹虽味美却需谨慎处理。其体内可能携带副溶血性弧菌、寄生虫等微生物,切忌生食或食用醉蟹、腌蟹等未彻底加热的制品。最安全的烹饪方式是蒸或煮,待水开后继续加热15—20分钟,直至蟹壳完全变红、蟹肉熟透。

同时,

食用时务必去除四个部位:

蟹胃(蟹黄中的三角小包,含泥沙和未消化物)、蟹腮(两排“小扇子”状的过滤器官)、蟹心(中央的六角形白色片状物)以及蟹肠(蟹脐下方的黑线),这些部位可能藏匿细菌和杂质。

专家建议,梭子蟹最好现做现吃,熟蟹不宜久放,若需保存应冷藏并再次食用前彻底加热。食用时搭配姜醋既可祛寒增鲜,也能起到一定杀菌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普通人每次食用量以1—2只为宜,不可贪多。

特定人群更需谨慎食用:

过敏体质者可能引发荨麻疹、哮喘等症状;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应严格忌口,以免诱发痛风急性发作;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需控制蟹黄、蟹膏的摄入;脾胃虚寒者及老人、儿童、孕妇等消化功能较弱的人群,食用后易出现腹痛腹泻等不适;感冒发烧及患病初愈者也应饮食清淡,避免食用寒凉腻滞的螃蟹。

梭子蟹固然是难得的美味,但唯有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享受这份来自海洋的馈赠。市民在品尝时务必注意食材处理和食用方法,让美味与健康同行。

记者:郁婷苈

编辑:叶苹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