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新华医院 > 文章详情

儿童多动、不专心是因为“管教不严”?别因误区阻碍孩子健康成长

转自:上海新华医院 2025-09-11 20:36:02

01

小宇的故事:这真的只是调皮吗?

小宇今年8岁,在读小学三年级。ta的头脑里有许多活跃、新奇的想法:“哪吒和敖丙到底谁更厉害?”“金字塔为什么是梯形的?”“注射狂犬疫苗后再被狗咬还要不要再打针?”……这些想法不分场合出现,上课、写作业、和朋友聊天、考试,ta很难调控。

频繁的分心有时让小宇感到放松,ta可以借此暂时逃离枯燥的作业和脑力思考,但更多时候则招致麻烦:波动起伏的成绩,粗心大意的闯祸,老师的点名提醒和批评,父母的愤怒和指责。

班主任打了几次电话反馈小宇的情况。上课时不时发呆走神、玩橡皮,还容易抢话、插话,有时情绪激动会在课堂上站起来甚至动手推同学。班主任叮嘱:“你们做家长的要上点心,管的严一些,在家里不要太放松,不然很难适应教学管理的……”。

小宇的父母感到委屈。夫妻二人教育小宇很辛苦但不见效果,小则提醒催促批评,大则吼叫敲打,管用不了几天就恢复原样。他们实在烦恼、困惑:这真的只是调皮吗?

在临床心理科门诊,经过系统评估,小宇被诊断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

02

我国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就诊率和治疗率低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下文简称ADHD)是一种学龄期儿童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晰,目前认为它以遗传因素为主要病因,同时也受到环境因素影响。国际上的患病率估计为7.2%,我国为6.4%。尽管患病率不低,但我国ADHD的就诊率和治疗率低。许多符合ADHD诊断的儿童由于种种原因未被识别和获得恰当干预,因此对学业、社交或社会功能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

ADHD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和对特殊行为症状的观察和描述,必要且核心的特征是:持续存在的(至少持续6个月)注意缺陷症状和/或多动冲动症状,且这些症状超出了其年龄和智力发育相应的正常差异。

ADHD的表现因年龄和疾病的严重程度而有所不同,如果家长怀疑或担心自己孩子有ADHD的症状,建议到医院评估筛查ADHD)

03

正确认识ADHD,你需要避开六大误区

误区1

看电视、玩手机很投入=注意力能集中

电子屏幕里的内容设计新奇、有趣,持续不断地刺激我们的大脑,大脑本能地关注环境中新奇、变化的事物,长时间下来,令人疲惫、空虚,这是被动注意的模式。

书本上的文字、老师的话语、需要作答的问题,这些刺激的强度远低于电子屏幕,需要主动、有意识地付出努力,抑制来自内心(如想玩手机的冲动)和外界(门外噪音)的干扰,这是主动注意的模式,反映了真实的注意力水平。

误区2

调皮贪玩=多动症

调皮贪玩是孩子的天性,大多数孩子在需要遵守规则的场合(如课堂、重要聚会),经过提醒后,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他们的“好动”是有界限和可控的,并非多动症。

真正的ADHD儿童在需要行为自控的多个场合中(如上课、写作业、吃饭)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即便严厉的惩罚也无济于事,影响学业、社交和家庭生活。

误区3

ADHD=时时刻刻不能集中注意力

ADHD的注意力问题是“调控障碍”,而非“注意力缺失”,大脑像一个“不好用的聚光灯”:

难以自主控制聚光灯的方向(难以启动专注)。

聚光灯容易不由自主地被其他光源吸引(容易分心)。

一旦锁定某个强烈光源,又很难再把聚光灯移开(过度专注)。

当面对非常感兴趣、能提供即时奖赏或强烈刺激的任务时(如玩电子游戏、从事特定爱好),ADHD儿童可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甚至比同龄儿童更加专注。但他们难以在需要自主启动、主动注意、低刺激的任务上保持专注。

误区4

从小管教不严导致多动症

ADHD可以表现为种种行为问题,但它本质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大概70%受遗传因素影响,此外还受母亲怀孕前的超重和糖尿病、父母生育年龄较大、早产儿等环境因素影响。不良的家庭教养(过度纵容溺爱或严苛)会使管理ADHD症状变得更加困难,但不是病因。

此外,过多糖分摄取、微量元素不足、屏幕暴露时间久也只是可能加剧某些孩子症状的因素,而不会导致一个孩子患上ADHD。

误区5

ADHD长大了就好了

在儿童青少年期较为突出的多动症状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减轻甚至消失,而注意缺陷和冲动症状通常会持续至成年,很难随年龄增长而消失。

患有ADHD而未得到恰当诊疗的成年人常难以保住一份高要求的工作,可能做着“大材小用”的低难度工作或没有工作。

误区6

安静的孩子不是多动症

有些家长或老师以为安静的孩子没有多动症,其实多动症只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简称或俗称,很多ADHD的儿童就是表现为注意缺陷的问题,没有明显的外在多动,但这些孩子看似安静,大脑却杂乱无章或一片茫然。而且到了青春期,不少ADHD的青少年经常内心焦躁不安。

04

上海新华医院临床心理科的实践:

ADHD的多模式、多学科综合诊疗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临床心理科有多年的从学龄前直至成年期ADHD诊疗经验,贯穿整个生命周期。

在循证支持+临床检验双路径下,充分重视ADHD慢性病程和常见的共患病等特点,逐渐摸索出多模式、多学科的综合诊疗模式。

特色1

ADHD的识别、治疗和干预尽早开始更好。上海新华医院临床心理科是国内最早开展从幼儿到成人ADHD全年龄段诊疗的医疗单位,建立了完整的学龄前ADHD评估诊疗模式。

特色2

首次引进欧洲新森林父母培训方案(NFPP),治疗师与家长和儿童进行8次会面,聚焦心理教育、亲子关系、行为训练、注意训练四大模块,具体地指导家长应对ADHD儿童的问题。

特色3

擅长诊疗ADHD共患精神心理障碍的复杂病情,牵头复杂多动症的多学科联合门诊,在上海市首家开设中西医多动症联合门诊;开展学龄前-成人ADHD的药物干预和行为训练。

小宇的父母在心理科门诊获得了“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健康知识和科学诊疗,在医院-家庭-学校的通力协作下,小宇的注意力和多动/冲动得到了显著改善,情绪稳定,家庭氛围也更加积极。

新学期开始,如果你发现孩子存在持续存在的注意力和多动/冲动困扰,并因此影响家庭氛围、亲子关系、孩子的情绪,建议到门诊就诊。

ADHD不是任何人的错,破解认知误区,放下思想包袱,把能量用于理解、接纳和科学干预,最终,你也会发现ADHD背后可能潜藏的创造力。

来源:临床心理科

作者:刘津君

审核:张劲松

END

科室介绍

上海新华医院临床心理科着眼于一生发展,重视心理健康从儿童早期开始,为各阶段人群提供心理发展、问题和精神障碍的咨询、评估、诊疗。如,焦虑、抑郁、躯体形式障碍、应激相关障碍、心境障碍、躯体疾病共患精神心理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孤独谱系障碍、抽动障碍、学习障碍、对立违抗障碍。特色病种为从幼儿到成人ADHD的全年龄段诊疗及共患病的复杂ADHD诊疗;情绪和心理创伤相关障碍的干预和诊疗。多种诊疗方法在国内领先使用或自主研发,具有全面性和连续性。对从婴幼儿到儿童青少年的各种心理行为/障碍富有经验。

门诊预约请点击链接☞:临床心理科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