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冷的铁窗隔绝了自由,却无法阻隔血脉相连的亲情。在宝山监狱的高墙之内,一场名为“抱抱孩子——时光印记·爱不缺席”的特殊亲子帮教活动,正悄然架起一座连接服刑人员与子女心灵的桥梁。这不仅是一次短暂的相聚,更是一次以爱为名的深度教育改造实践,旨在唤醒沉睡的责任感,重塑迷失的亲情,为迷途的灵魂注入回归社会的坚定力量。
责任与希望
亲子互动促改造
活动中,在严格的安全管理下,三个小时的宝贵时光,围绕“融合时间认知与亲情修复”的主题,通过精心设计的互动环节,让久违的拥抱、迟到的陪伴和无声的爱意,成为促进服刑人员积极改造的催化剂。
# 希望与阳光#
活动特别筛选了剩余刑期在3年以上,尤其是10年以上的长刑期服刑人员参与。漫长的刑期容易使人消沉,而亲眼见到成长中的孩子,感受那份血脉相连的依赖与期盼,能最直接地唤醒他们作为父亲的责任感。这份责任,将转化为对未来生活的希望,成为支撑他们度过漫长刑期、积极追求改造目标的强大精神支柱。
情感与纽带
亲子协作修复创伤
犯罪入狱给家庭带来的伤害是深远的,亲子关系尤甚。长时间的分离可能导致隔阂、疏离甚至怨恨。“破冰融合”环节旨在打破初见的尴尬与陌生,帮助双方重建情感连接。随后的泥塑、曼陀罗绘画的手工制作环节,则提供了亲子协作、共同创造的机会。在共同完成一件作品的过程中,无需过多言语,那份专注、合作与完成的喜悦,本身就是最好的情感交流,有助于修复裂痕,弥合创伤。
# 互动 #
希望与明天
时光印记 爱不缺席
活动主题“时光印记·爱不缺席”寓意深刻。它引导服刑人员正视因犯罪而失去的宝贵时光,认识到自己缺席孩子成长带来的遗憾。同时,“爱不缺席”又传递出希望——通过积极的改造,未来仍有机会弥补。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关于“时间”的生动课堂,促使他们珍惜当下,为早日回归家庭、履行责任而加倍努力。
“抱抱孩子——时光印记·爱不缺席”不仅仅是一次活动,它是一项蕴含着深刻教育改造理念的实践。当父亲粗糙的手再次牵起孩子的小手,含泪的目光凝视着孩子的笑脸,当一份共同完成的泥塑作品成为爱的见证,高墙之内便种下了希望的种子。这份来自亲情的感召,将成为服刑人员告别过去、重塑自我、走向新生最坚实、最温暖的力量源泉。
监狱,在履行惩罚职能的同时,也正努力成为灵魂救赎与亲情重建的港湾,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为您推荐(点击阅读)
1、【阅兵日·高墙内】女子监狱民警这样传承伟大抗战精神!
2、【政府开放月】用法治点亮回归路!五角场监狱开放日见证“新生”
3、高墙内的“手艺人”——从央视视角看“非遗进大墙”矫治项目
编辑:卫 佳
供稿:宝山监狱
长
按
关
注
了解更多上海监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