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静安 > 文章详情

“五床联动”!TA们以协同之力,托举居民“家门口”的健康晚年

转自:上海静安 2025-09-12 10:30:31

眼下,在位于静安区的大宁路街道,年过八旬的李叔叔再也不用为频繁往返医院而焦虑——他在康养中心里就能享受到家庭医生的定期巡诊,一旦出现健康问题,通过绿色通道便可迅速转诊至区级医院,康复后再返回康养中心——整个过程无缝衔接、并有专人跟踪随访,避免“断档”。

而这样便捷、安心的体验,正是静安区大宁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静安区“五床联动”医养结合项目,为他带来的真实的改变。

“以前是完全不明白,现在是完全离不开!”

9月10日,在位于大宁路街道的九洲锦康养中心,大宁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慧芝湖团队负责人黄栩淳正在为李叔叔进行问诊。

“多亏了黄医生,多亏了‘五床联动’。”回想起今年上半年的一幕幕,李叔叔与老伴儿陈阿姨仍心有余辜。

原来,在今年上半年体检时,李叔叔前列腺肿瘤指标明显升高,大宁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建议其至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

病人十分犹豫,在家庭医生的反复督促下,今年五月,李叔叔通过分级诊疗系统至静安区中医医院,CT检查提示前列腺肿瘤,肺部、肋骨、肩关节疑似转移。随后大宁社卫又通过分级诊疗系统将其转至三甲医院做进一步治疗。

经治疗后,李叔叔现在病情稳定,体重逐渐恢复正常。各项指标也回到正常区间。“以前是完全不明白‘五床联动’,但现在是完全离不开‘五床联动’!”李叔叔满是感慨。

而李叔叔的经历,只是大宁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五床联动”,以协同之力托举大宁居民“家门口”健康晚年下的一个缩影。

“五床联动”,不仅仅是“医”和“养”的简单叠加

“五床联动”是静安区在推进医养结合过程中探索的特色机制,其核心在于“五床”与“联动”两个关键词。通过养老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医疗机构与街道的深度协作,该项目将“家庭病床”“养老病床”“医疗病床”“舒缓疗护”以及“居家照护”这些原本分散的服务场景有机串联,让老年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无缝衔接”的健康照护。

“与传统医养结合相比,我们的‘联动’更注重‘主动’和‘精准’。不是简单把养老院和诊所‘物理叠加’,而是通过数据共享、定期巡诊、联合评估等方式,让医疗资源主动下沉到老人最需要的场景中。”黄栩淳解释道,例如,在大宁路街道,中心家庭医生会根据老人的健康档案动态调整服务方案,养老机构护理员会配合医生监测老人日常体征,社区医院专家会定期到养老院查房,“这些真正实现了‘需求在哪里,服务就跟到哪里’。”

从“被动等服务”变为“主动享服务”

2024年7月,全区首个家庭养老(照护)床位服务中心在大宁路街道乐龄站点挂牌成立。在此基础上,大宁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大宁路街道服务办紧密协作,梳理辖区内独居老人、特殊困难老人以及居家照护老人的名单,依托各居民区公共卫生委员会的力量,在“五床联动”工作的基础上,提升服务品质。

家庭病床:针对居家养老的老人,大宁路街道社卫中心家庭医生定期上门评估,符合条件(如行动不便的高龄高血压患者)可在家中设立“家庭病床”。养老机构的生活护理员会配合医生监测老人的日常体征,医院则通过远程系统指导用药。

养老病床:大宁路街道社卫中心在养老院内部设立家庭医生工作室,中心医生每周上门巡诊1次、送药1次,每年为老人提供1次全面健康体检。需要转诊时开通绿色通道,优先安排检查和治疗。

医疗病床:对于需要短期治疗或康复的老人,与区医疗中心打通的“绿色通道”,确保老人可以直接从养老院或家中转入上级医院,病情稳定后再转回,全程有家庭医生跟踪随访。

经统计,大宁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接辖区内三家养老院,床位总数近两百张,“除基本医疗外,还提供上门巡诊、慢病管理、康复服务、中医服务、心理疏导及分级转诊绿色通道等全方位服务。”黄栩淳介绍,“在大宁路街道,每位签约老人都能享受到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家庭医生团队不仅定期上门为老人进行健康评估,还会根据季节变化和老人体质特点,提供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通过全方位地服务,让老人就医无忧,让家属安心放心。”

而这种协作模式,也让居民从“被动等服务”变成“主动享服务”,健康问题在早期被发现并解决。正如一位居民所说:“最好的养老,是生病有人管、日常有人陪、心里有依靠。”而这也道出了在静安区“五床联动”项目下,大宁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协同之力,托举起大宁居民“家门口”的健康晚年,让老年生活不再为健康担忧,让晚年时光真正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心有所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