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徐汇通 > 文章详情

告别25年车棚隐患,走心服务换得社区“双向奔赴”

转自:徐汇通 2025-09-12 12:33:32

在徐汇区漕河泾街道康健路100弄社区,一个存在了二十余年的收费车棚曾令附近居民寝食难安。看车人长期居住于车棚旁自搭的狭小空间,堆积如山的日用品、陈旧设施与裸露电线交织,成了街坊眼里的“消防隐患”,大家对此忧心忡忡。

车棚改造前

面对这一积年难题,薛家宅居委会的社工们没把“拆除”当成简单的任务,更没有“一刀切”,而是把“服务”放到了前头,一次次往看车人的小屋里跑。进门没先提拆房的事,而是坐下来跟看车人拉家常、讲政策,既耐心说明公共空间占用对消防、治安的潜在影响,也细心倾听居民堆放物品的实际难处。听看车人反复念叨“东西太多,扔了可惜、搬着费劲”,社工们记在了心里。之后的日子里,他们又多次上门,陪着看车人一起整理小房间里的闲置物品,还主动联系了闲置物品回收点,帮着把用不上的东西妥善处理掉。考虑到车棚的安全,居委会还专门给这儿配了灭火器、灭火毯,让看车人心里也多了份踏实。看着社工们实实在在帮自己解决难处,看车人同意配合拆除工作。

临时搭建的小房间

在解决个体难题的同时,居委会同步撬动多方力量。一方面,联合物业对车棚整体环境进行评估,重新规划看车人办公点,确保其后续看车工作不受影响;另一方面,与街道平安办沟通,为车棚的消防喷淋装置移位。同时,居委还与第三方沟通,为车棚进行内墙粉刷,增加充电桩,安装智能门锁、扫码充电等。

车棚改造后

如今收费车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变化,源于居民与居委会的良性互动,是薛家宅居委会用“听、看、讲、走、干”五字工作法奏响的社区治理协奏曲。当居委会想着居民的安全,居民想着社区的便利,这场“服务”与“参与”的双向奔赴,终于让隐患彻底根除,让街坊们住得更安心、更舒心。

记者:姚丽敏

图片由漕河泾街道提供

编辑:耿洁玉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