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松江 > 文章详情

70人,365天,30000余件报修!松江这个应急分中心撑起3万居民安居梦

转自:上海松江 2025-09-12 13:20:35

一次次奋战在爆裂的水管旁,一个个灯泡在黑暗中重新亮起,一通通急促的求助电话得到回应……作为全区房屋维修应急保障的重要一环,松江区房屋维修应急中心新桃源分中心凭借全天候的响应速度和专业化的服务力量,年均完成3万余件维修任务单,日均处理近百起报修,以实际行动撑起了3万居民的安居梦。

高温抢修:与时间赛跑的坚守

应急分中心最大的特点就是“快”。8月的一次高温天气中,方松街道放生池花园突发停水,居民急切求助。分中心接到报修后立即派员赶赴现场。由于爆裂点位于墙体内部,施工空间狭窄,工人只能在40℃高温下轮流作业。经过3小时15分钟的连续抢修,供水终于恢复。

“除了大型工程不做之外,能想到的维修我们基本都能做。无论是高温还是深夜,我们都第一时间响应。”分中心主任吴春华说。

新桃源分中心成立于2004年7月,服务范围覆盖方松街道和广富林街道。现有员工70人,其中7名接线员实行“三班倒”,24小时受理报修;水电工、泥水工、疏通工、木工、电焊工、弱电工和高压电工等专业工种齐全,形成了一支反应迅速、保障全面的维修队伍。

日均百单:从琐碎到突发守护

日常报修量大,是分中心的另一大特点。统计显示,该中心每年处理维修任务单超过3万件,平均每天近百起。漏水、渗水、马桶堵塞、门锁损坏等“小毛病”最为常见;而消防水管爆裂、地下水库渗漏、污水管道断裂等突发情况,则更考验团队的应急处置能力。

“电话一响,就要立即接听、开单、派工,不能让居民久等。”工作人员陶璇旖介绍,接到电话半小时之内必须到达现场;小问题当场解决,大问题则及时反馈,由应急中心调配材料后上门维修。

除了抢修,分中心同样传递温情。江中公寓一位独居老人曾在家中摔倒,紧急拨打电话求助后,物业人员第一时间上门救助并联系家人。此后,社区经理多次帮老人配药、买菜、报修,照料如同亲人。老人家属感动不已,送来两面写有“为民服务 情系业主”“热情相助 品德高尚”的锦旗。

在分中心的办公区,一面墙上挂满了居民赠送的锦旗。红底金字背后,凝结着一次次抢修和守护的故事。吴春华说:“这些锦旗既是居民对我们工作的认可和鼓励,也是对我们继续前行的一种鞭策。”

新的挑战:人才缺口与智能考验

“公益性”是分中心服务的又一特征。维修价格按照区里统一标准执行,远低于市场价。“我们更多是保障民生,即便在费用上出现分歧,也会通过居委会或管理站协调。”吴春华介绍。

但现实挑战同样存在。工人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经验丰富却偏于年长,电工、木工等岗位存在人才缺口。“愿意长期坚持这份工作的年轻人并不多,但社区离不开这些人。”吴春华坦言。

随着智能化设备的普及,维修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电工蔡红辉是分中心的“老将”之一。干了二十多年,他深感学习的紧迫性:“居民家里越来越多电动窗帘、智能灯具、智能家电,不学习新东西就跟不上。”

为此,分中心一手抓技能提升,一手抓人才引进。他们定期组织智能设备培训,邀请厂家上门授课,帮助老员工掌握智能家电和物联网维修要领;同时积极对接职业院校,定向招录懂电工、懂智能家居安装的年轻人,通过“老带新”传帮带,让传统手艺与新技术相融接力。

展望未来,蔡红辉直言:“社区需要更多既能吃苦、又懂新技术的年轻人加入,维修工作才能更好地跟上时代,撑起服务辖区居民的安居梦。”

记者:韩海峰

图片:受访者

编辑:桂可欣

审核:周样波 李于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