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这里做过康复治疗、看了牙科,还接受过中医治疗!”来自美国的雅各布・阿尔达科(Jacob Aldaco)提起上海的社区医院,语气里满是认可。
起初,雅各布习惯去家附近的瑞金医院 ,但一次意外让他又多了一个选择:脚踝骨折手术后,朋友向他推荐了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理由很简单:离他家近、有专门的骨折康复楼层,而且人少好预约。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雅各布来到了这家社区医院,结果体验远超预期。“从挂号到见到医生,总共才花了10分钟,真的太快了,而且价格便宜得惊人,”他回忆道。接诊的年轻医生很贴心,不介意用翻译软件沟通,全程没有尴尬的交流停顿,诊疗过程十分顺畅。
后来,雅各布成了这家社区医院的常客。上次就诊时,他不仅测了血压和血糖,还因长期睡眠问题开了中药,并为僵硬的拇指做了康复训练。最让他感叹的是价格差距:“这里的费用差不多只有私立医院的十分之一,我最初的脚踝手术是在私立医院做的,而这里的康复治疗质量和私立医院一样好。” 他举例说,之前在私立医院做单次康复治疗要花1500元,而在社区医院,10 次康复治疗才1200元。更让他满意的是硬件设施和服务:“为我治疗的医生很帅,英语说得很流利,而且诊所里配备的现代化设备,和国际医院里的没两样,况且这里离我家还更近,没理由不来。”
不过,雅各布也提出了一点小建议:“目前在线预约服务不太方便,大多数中国人可以通过线上平台提前预约,但外国人看不懂中文。如果能推出英文预约界面,外籍人士会更愿意来社区医院就诊。”即便如此,无需预约直接挂号,他依然能在10分钟内见到医生,这样的效率已经让他十分满足。
此次就诊,雅各布还首次尝试了中医里的耳穴压豆治疗。这种疗法通过刺激耳廓上的特定穴位发挥作用,基于“耳为人体缩影,刺激穴位可影响对应脏腑”的中医理论,让他对中国传统医学有了新的认识。
巧合的是,雅各布提出的线上服务优化建议,与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金迎的思路不谋而合。在与雅各布交流后,金迎明确表示,正考虑为医院官网增加英文版本,方便外籍人士轻松预约就诊。“我很期待成为上海第一个签约家庭医生(GP)的‘老外’,”雅各布笑着说。
雅各布的体验,正是上海社区医院近年来发展的一个缩影。目前,上海拥有近25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它们以“贴近居民、减轻大医院压力”为目标,处理如感冒咳嗽等常见疾病,血糖血压监测、疫苗接种等常见健康问题,让居民无需在大医院拥挤排队。经过十年发展,社区医院的服务早已超越“小诊所”范畴:全科诊疗、慢性病管理、疫苗接种、康复治疗、口腔诊疗、门诊外科手术、传染病预防、健康体检甚至临终关怀,只要不需要顶尖医疗团队和精密仪器,社区医院基本都能应对。
在服务机制上,社区医院的“签约家庭医生”模式深受好评。居民签约后,能获得连贯、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医生还会精准掌握患者的健康背景,比如明确家族遗传类疾病诱因。为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分配,上海市卫健委正试点“号源下沉”:各大医院半数门诊号源提前五天分配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签约家庭医生先做初步诊断,判断是否需要转诊,并协助预约合适的大医院号源,避免患者盲目涌向大医院,缩短患者预约及排队等候的时间。
针对外籍人士,社区医院也在积极升级服务。以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不仅与顶尖医院、专家合作,邀请专家定期坐诊,还配备双语志愿者、英语流利的医生,优化诊疗流程。“外籍人士能享受与本地居民同等的医疗服务。”金迎主任表示,目前已有不少外籍患者前来就诊,医院也鼓励他们签约家庭医生,获得长期、个性化的健康管理。
记者 /邵林峰 瞿煌俊
编辑 / 黄骞文
图片 / 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1. 上过春晚的机器人、无人机、AI技术来了!|黄浦日记
2. 这场“动真格”的机器人职业技能表演赛,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