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各行各业的今天,松江区检察院作为数字档案上海检察机关试点院,在市检察院的指导下,通过稳步推进归档系统研发、档案管理系统升级改造等工作,为案件归档工作插上了高效的“数字翅膀”。目前已完成7件刑事检察审查逮捕案件的在线归档,标志着全流程全息在线办案体系的“最后一公里”已被彻底打通,开启了检察档案管理的新篇章。
目标明确,成效初显
数字档案建设旨在构建一个高效、安全、便捷的数字化档案管理模式,助推全流程在线规范办案、检察档案业务模式系统性重构、检察业务数据全方位赋能。试点工作开始以来,松江区检察院于7月23日生成首例数字档案,目前提交在线归档审核案件11件,已完成审查逮捕案件在线归档7件,占试点院已归档数字档案案件数的59%。这一成果不仅验证了在线归档系统的可行性和稳定性,也为后续在全市检察系统的全面推广积累了宝贵经验,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位一体,赋能增效
服务检察大局,打通线上办案的“关键一环”。数字档案随案归档的实现,是推动全流程网上办案体系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如同打通网上办案体系的“任督二脉”,确保了从受理到结案归档所有环节产生的电子文件能够即时、完整、规范的沉淀为数字档案,是打通全流程在线办案的关键,对于促进检察工作全面、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图为测试环境
服务机关建设,有效化解“胀库”风险。随着案件数量逐年递增,传统纸质档案的存储空间压力巨大,档案“胀库”风险日益突显。以松江区检察院为例,按目前办案规模推算,至2035年库房将无法承载。目前已归档数字档案7件,较之前产生的线下纸质材料减少500余页,数字档案以电子形态存储,案件“瘦身率”达70%。有效化解了这一普遍难题,为检察工作高效运转扫除了后顾之忧。
适应数字转型,驱动档案管理“智慧升级”。数字档案项目不只是硬件设备的更新,更是模式的变革。它强力推动了档案信息化的转型升级、加强了档案资源的数字化积累,逐步建立起了一套与数字检察战略相适应、相匹配的先进档案信息化体系。
服务一线办案,为检察官“减负提质”。在线归档极大缩短了案件办理归档周期,减少了繁琐的制卷装订工作量,有效解放了人力物力,让检察官能更专注于案件本身的办理。同时,归档流程的前置也倒逼干警在办案过程中规范使用全流程线上办案体系,压实“每案必检”工作责任,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从受案到结案归档全流程工作闭环,提升整体办案质效。
一线心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胡海涛
第一检察部副主任
这套系统通过深化前端材料采集规范,自动完成案卷、音像、流程信息的采集,我们只需核实采集的结果,完成卷皮、备考表中缺失信息等少量内容的填录。告别了先办结后归档的传统归档方式方法,没有了成堆的纸质卷宗,省去了繁复的目录页码校对等,可以更专注案件本身,促进高质效办案。
顾晓芸
第一检察部书记员
使用在线归档系统以来,我实实在在感受到了人力与时间成本节省所带来的便利。以前我们书记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收集整理案卷的基础材料,还要随时与承办人沟通确认,为确保无遗漏需要多次检查,而在线归档大幅提升了我们的工作效率且准确率更高。
秦嘉瑜
档案管理人员
数字档案随案生成,案件办结时档案已基本形成,随案扫描、实时上传的模式,有效节省了纸质案卷归档后数字化过程中的重复拆卷、装订的人力成本,归档效能得到了质的提升。
“数字档案对于检察工作来说绝不是简单的技术升级迭代,这是一种工作理念的更新。”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刘洪表示,下一步,松江区检察院将继续探索数字技术应用,让检察档案的“数字翅膀”展翅高飞,为“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