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规划资源 > 文章详情

【城市设计】共绘宏图,擘画未来 —— 上海城市设计研讨会成功举办

转自:上海规划资源 2025-09-12 19:16:43

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为更好发挥城市设计“强谋划、塑格局、赋功能、显特色、增价值、树品牌”的引领作用,2025年9月7日下午,市规划资源局结合正在推进的中城地带城市设计、V 型海岸带生态空间方案、世博两岸、大虹桥等市域战略层面的设计工作,召集行业大咖,举行城市设计研讨会。

本次会议由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主办,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上规院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和上海国际招标有限公司承办。市规划资源局副局长徐明前出席会议,相关区规划资源局、虹桥管委会参加会议。来自中规院、北规院、上海规划协会、上海社科院、美国Gensler、英国Arup的多领域境内外权威专家,以及来自清华院、同济院、华东院、华建现代院、上规院、上海市政院、浦东院等行业大院和SOM、PPAS、AgenceTer、Bofill、Aedas、日本设计、马达思班等全球顶尖设计事务所的设计精英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城市设计的发展。

成果荟萃

绘就城市发展新画卷

本次研讨会以中城地带征集成果展播V型海岸带任务解析大虹桥成果汇报串联起了中城与海岸带的关系中城与大虹桥乃至长三角的关系,以及中城与市域空间的关系三大主题。各团队代表就城市设计工作的重点内容、作用和方法交流心得体会。

汤朔宁

上海市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城市设计已经从战术手段提升为战略手段,承担着为上海城市结构性调整提供思路的重大使命。未来的城市设计更应注重“价值挖掘”,思考城市发展的核心逻辑,起到很关键的决策辅助作用。

张俊杰

上海市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资深总建筑师

市域空间的发展是未来新型超大城市发展的重要命题,能把这样一个承上启下关键区域放到战略层面的恰恰是城市设计。战略性城市设计是打造城市未来空间环境、注重场景营造、突出品质特点、保障美好城市的必要手段。

马清运

马达思班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

美国南加州大学建筑学院前院长

“数字文化”的目标是无边,人工智能的结果是大同。人类在抛弃城市,甚至抛弃地球之前(我们现在争着上火星),城市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坚守什么?“都市主义”讨论在全球文化消失的背景下,显得非常重要。如果上海能够由此创造出新的城市模型,都市文化将是中国文化自信的新起点。

(以上仅为部分发言)

专家点睛

把脉城市设计新方向

李晓江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特邀顾问

坚持“用设计做规划”就是关切人的需求。做设计要明确工作的目标是什么?识别并解决什么问题?为城市的发展决策提供什么支持?

海岸带项目应更加关注全球气候变化造成的严重冲击,包括气候适应能力与气象灾害应对;海平面上升与水资源保障。也要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海岸带使用功能优化。

中城地带规划作为大尺度规划设计,应更加聚焦并服务于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国际消费城市、海洋中心城市等战略目标的实现,以及相关功能的布局与培育。应更加突出“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上海奖)”的核心价值观,关注居民多元化的美好生活需要,优化存量资源,寻找有真实需求有效的增量空间供给,为城市持续增长提供动力。

王引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原总规划师

当前的城市设计应该在国土空间规划、新型生态文明观、当代科技进步与学科融合等背景下进行再思考,要构建全域全层级全类别全要素的城市设计体系;本着科学融合的观念理念,采用务实的新技术,将城市设计施法于人工、自然、半自然的物质空间,重点关注其“形”与“色”;在方法方面,应该将精英的经典的城市设计与民众的朴素的城市设计相结合,公众参与,立法实施,提升城市设计的实用价值。总之,新的时代,城市设计拥有新容量(新方法、新标准)与新作为。

钱少华

上海市城市规划行业协会副会长

城市设计的意义在于“城市设计让生活更美好”,通过空间的手段来解决公共领域更好用、更好看、更好玩、更可持续的问题。通俗说,好用就是以人为本,好看就是空间形态与风貌,好玩就是公共认同,可持续就是过去、现在和未来。上海采用多主体协同进行城市设计的模式,对解决当下复杂问题是非常有效的,多学科多领域的协同,是一种好的趋势。

大虹桥和大张江是上海经济发展的引擎,要进一步把引擎发动,把大虹桥的交通“流量”变为平台“留量”,核心区变为“无边界航站城”,转换辐射带动中心城和长三角的发展。中城地区要通过轨道交通中环线来锁定价值空间 ,提升洼地土地价值。

戴晓波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上海市楼宇科技研究会理事长

结合转型,面向未来。上海从扩张型的产业城市转型为存量型的功能城市,打造科创城市并成为全球产业的节点城市。中城发展是上海面向未来的重要发展带,要从过去的城市工业锈带,转型为科创发展秀带。

结合功能,面向产业。中城最重要的功能是科创策源和高端制造业辐射,是上海科创链和供应链两链结合最重要的转化带。要通过校区、园区、城区、社区四区联动促进地区产业和民生的综合发展。

结合圈层,面向体系。中心城核心区代表了城市贸易、金融等最高端的服务能力;中城地带代表了人才流动和经济活力,实现技术转移和产业辐射作用;外部五个新城和其他地区是专业区,形成物流服务和高端制造等特色产业。

结合空间,面向市民。区域和园区要具备品质更迭性、人员流动性、产业升级性,要注重政府、企业、居民在空间整治和利用上的可负担性。

刘泓志

美国Gensler

全球城市发展与设计策略负责人

城市设计作为重要的决策工具,其作用是回应命题提出的关注,以设计提出问题,形成发展诉求和共识,而不是用方案回答问题。中城和海岸带都是最典型强调以设计来论证发展诉求的项目类型,应该更重视关键问题的提出,以方案来论证。

V型海岸带主要关注气候变化带来的城市安全韧性,要基于重基建、低开发、轻运营的设计原则;中城项目重点关注则在经济下行、存量发展的时期,如何重新审视城市格局、盘点并激活城市的灰色低价值空间。

饶红

英国奥雅纳(Arup)

副董事兼中国区总规划师

生态韧性是中城东段与海岸带项目共性关注的问题核心,城市设计方案首先要重点考虑应对气候变化,在土地利用、功能布局等方面进行设计统筹;其次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的重叠区域,考虑保持生态的延续性和生态多样性的营造;同时建筑设计也相应的采用适当的应对手段,呼应节能减排的要求。以生态解决手法打造生态韧性城市。

展望未来

共启卓越城市新征程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徐明前同志首先对在研讨会上热忱、真挚分享意见建议的各位行业专家和设计界同仁表示感谢,并结合市规划资源局近期推进工作提出展望,要充分认识城市设计对城市发展的战略意义,通过设计思维优化空间布局、改善生态环境、传承历史文脉、彰显城市特色,构建高品质的空间秩序。要聚力深化重点战略设计项目,打造城市标杆,结合专家意见深化完善城市设计成果,并将在上海城市设计周上展出,欢迎公众的建言献策。要进一步强化上海全域全要素城乡空间设计和治理,构建覆盖全市域、贯穿全层级、贯通全维度、容纳全要素的城乡空间设计与治理体系,全面提升国土空间品质。

城市设计既是落实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回应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本次研讨会仅仅为对这一议题的初次讨论,希望共同推动城市设计水平再上新台阶,让上海的城市空间更具魅力、更有活力、更显温度!

(供稿:详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