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将带您走进《上海医生在摩洛哥》,聆听50年来中国医疗队在摩洛哥救死扶伤的动人篇章。第十八期特邀嘉宾是来自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奚晟黎同志。作为第182批援摩洛哥中国医疗队沙温分队的成员,他的经历是中外友好的生动见证。下面,让我们一同聆听他的讲述,感受跨越山海的无私大爱。
蓝色小城的爱
在摩洛哥的山间,有一座如童话故事一般梦幻的蓝色小城——舍夫沙温。2019年,我有幸作为第182批中国援摩医疗队舍夫沙温分队的一员,踏上这座美丽的山城,并在此度过了意义非凡的时光。这不仅是我一段精彩难忘的人生旅程,更是一段终身受益的人生经历。
我们所驻扎的默罕默德五世医院,作为沙温省最大的公立医疗机构,承担着为当地及周边约30万民众提供医疗服务的重任。尽管舍夫沙温以其标志性的蓝色建筑而闻名于世,但这个偏远的山区城市在交通和经济方面仍相对落后,医疗资源的匮乏一直是当地居民面临的重大难题。
我们医疗队的到来,不仅为当地城市居民缓解了就医难的问题,还深入基层山区进行义诊活动,为周围更多穷苦的山区人民提供医疗帮助。因此,我们赢得了当地人民的极大尊敬和感激。作为摩洛哥著名的旅游胜地,舍夫沙温还吸引了众多华人华侨和中国游客,所以我们的工作也因此延伸到了为当地华人华侨和中国游客提供医疗保障和紧急避险服务。
在援摩医疗队总队的组织下,我有幸成为中国援摩洛哥医疗队第一届妇产科医疗质量安全委员会一员。我们搭建了各医疗分队之间的横向交流平台,促进了专业知识的学习交流和经验案例分享。我们携手编写了援摩医疗队首部《妇产科临床工作手册》。该手册以国际专业诊疗规范为蓝本,融入了我们自己援摩工作经验与体会,由中国驻摩洛哥大使李昌林亲自作序。全书约13个章节,近20万字,采用中法文对照,历经近两年的反复雕琢和完善,终于在2021年10月25日由摩洛哥DAFMD SARL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并送摩洛哥国家图书馆备案。目前,该书已在摩洛哥15家书店上架出售,并计划推广至非洲13个国家。同时,我们已授权将其翻译为阿拉伯语出版发行,所有收益均捐赠非洲中国合作与发展协会,用于资助中国援摩医疗队今后开展“光明行”等活动的摩洛哥志愿者招募工作。
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让整个世界陷入前所未有的恐慌。在摩洛哥,我也与当地人民一起并肩作战,共同抗击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中国医疗队的辛勤付出得到了舍夫沙温政府的充分认可。在摩洛哥同行的认可和推荐下,我有幸代表援摩医疗队沙温分队首次登上了摩洛哥舍夫沙温的抗疫电视新闻。那一刻,我深刻感受到了作为一名中国医生的荣耀和自豪,也更加坚定了我们要帮助摩洛哥人民战胜疫情的决心。
在摩洛哥的每一天,我都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医疗队“不畏艰苦,甘于奉献”的精神内涵。面对简陋的医疗条件和艰苦的生活环境,我们从未退缩,而是用有限的资源,尽最大的努力去救治每一位患者。这种精神,不仅赢得了摩洛哥人民的尊重和信任,也加深了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援摩50周年,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展望。50年来,一批又一批中国医疗队员在摩洛哥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足迹和汗水。我们的故事,是中摩友谊的见证,也是人类团结合作、共同进步的缩影。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承这大爱无疆的精神,为摩洛哥人民的健康和中摩友谊的深化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不仅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荣耀,我为能成为这一伟大事业的一部分而感到自豪。
更多阅读☞
地震中的守护者丨走进《上海医生在摩洛哥》
中国医生的“执拗”丨走进《上海医生在摩洛哥》
冰山上来了三位中国医生丨走进《上海医生在摩洛哥》
跨越山海的希望之光丨走进《上海医生在摩洛哥》
跨越15年的中摩友谊丨走进《上海医生在摩洛哥》
在北非火“出圈”的“东方医学”丨走进《上海医生在摩洛哥》
上海来的好医生丨走进《上海医生在摩洛哥》
没有国界的手术刀丨走进《上海医生在摩洛哥》
我的梦想 我的塔扎丨走进《上海医生在摩洛哥》
医者大爱,在摩洛哥绽放丨走进《上海医生在摩洛哥》
忘不了的马莱克丨走进《上海医生在摩洛哥》
“援摩医疗之根”塞达特新驻地落成记丨走进《上海医生在摩洛哥》
跨越时空的医疗援助记忆丨走进《上海医生在摩洛哥》
寻找援摩的足迹丨走进《上海医生在摩洛哥》
跨越山海的三十年丨走进《上海医生在摩洛哥》
欢迎本市卫生健康工作者投稿,相关科普文章与视频等经所在科主任审阅后,投稿至单位宣传部门,经宣传部门提交“健康上海1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