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娘,松江来人,松江!”当舞台上的黄道婆深情唤出“松江”二字时,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这一刻,七百年前的纺织先驱与今日的松江完成了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9月13日傍晚,由海南省琼剧院创排的大型原创琼剧《黄道婆》来到东华大学松江校区锦绣会堂交流演出,再现了纺织革新者黄道婆从海南学艺到松江传艺,最终实现“衣被天下”的传奇人生。
帷幕初启,琼音低徊,松江风雨扑面而来,一声悠长的黎族鼻箫将观众引入宋末元初的历史时空。少女黄四娘立于江畔,一句“我才十四岁,我不想死”化作命运初响的第一声纺梭,江涛汹涌间,织出她被迫离乡的悲怆序章。
舞台亮起,黎峒风貌徐徐铺展,山林、藤蔓、船屋尽显热带海岛之美,演员们身着黎族特色服饰依次登场。该剧讲述了宋末元初,松江黄四娘投江被商船救起后漂泊崖州,拜峒主为师,苦学织锦的故事。三十年后,当得知松江百姓衣不蔽体、织坊凋零,黄道婆毅然辞别崖州亲人,怀抱棉种重返故土,欲重燃江南棉业之火。
“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个小时的演出在沪语童谣声中落下帷幕,掌声久久不息。上海鼎天时尚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柴方军不住地感慨“非常震撼”。今年4月,在深耕纺织领域二十余年后,柴方军在松江经开区筹备开设了上海鼎天提花博物馆,馆内珍藏的数千件提花织物串联起提花工艺的发展轨迹。看剧过程中,黄道婆对技艺革新的执着和热忱让他联想到了自己创立企业与博物馆的使命和初心。“我们所做的,其实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呼应。通过鼎天提花博物馆这个平台,保护、研究、展示那些珍贵的传统织造技艺,就像守护黄道婆留下的火种。相信东方美学一定能够‘衣被天下’,走向世界舞台。”柴方军说,“这次观演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次文化体验,也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和使命的重温,让我更坚定地相信,文化是流动的,它可以从历史的深处走来,通过戏剧的形式在舞台上绽放,也可以通过科技与设计,在生活中焕发新生。”
人文松江创作研究院副院长常勇观演后评价该剧有三个“好”:第一个“好”是创意很好,把七百多年前的人物还原到了舞台上;第二个“好”是戏排得好、演得好,把黄道婆的坚韧、对科学的痴迷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第三个“好”是演出安排得特别好,戏中黄道婆离开松江又回到松江,戏外海南排演的《黄道婆》回到松江演出,这是一次非常好的文化交流。
据了解,当天下午,海南省琼剧院还在东华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举行了丰富多彩的非遗市集,不仅以“快闪”形式展演多部琼剧片段,还邀请黎族传承人现场展示黎锦织造技艺,一件件精美独特的文创产品让东华学子爱不释手。海南省琼剧院院长杨济铭表示,这不是普通的戏剧进校园,而是一场沪琼文化的“双向打卡”,也是一次非遗创新实验——用“展演+展示+体验”的多维玩法,打破戏曲圈层,让年轻人走进琼剧、看懂《黄道婆》。
■记者 贾丽 摄报
■文字编辑 张小小
■栏目责编 张小小 ■栏目主编 周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