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科学控体重健康新‘食’尚”上海健康大讲堂暨大宁路街道“健康生活 乐享大宁”主题游园会在大宁路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成功举行。活动通过健康讲座与互动游园相结合的方式,为广大市民带来一场实用、趣味的健康科普体验。
启动仪式后,健康大讲堂正式开讲。来自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吴萍主任医师和上海体育大学运动健康学院教授庄洁,从“吃”和“动”两大维度解锁健康减重的正确打开方式。
科学饮食:选对方法是关键
“如今流行的很多减肥方法,并不一定都适合大家。”吴萍主任一开场就“拆台”。例如,生酮饮食原本用于辅助治疗难治性癫痫,普通人盲目采用可能导致高脂血症、胆囊炎等健康问题,尤其对有基础疾病的人群风险更大。她强调,许多人误将“高蛋白低碳水”当作生酮饮食,实则真正生酮需严格配比,难以坚持且存在安全隐患。
另一种“液断饮食”虽可短期快速减重,但长期会导致蛋白质摄入不足、免疫力下降。吴萍推荐更适合上班族的“轻断食”模式:每周任选2天(非连续),女性每日摄入500大卡,男性600大卡,其余5天正常饮食。比如早餐小米粥,午餐小花卷搭配水煮虾、鸡蛋白、脱脂奶,晚餐不吃主食、可以吃点低热量的水果,既能控制热量,也保障营养均衡,还有助预防慢性病。
对于代餐产品,吴萍建议仅作为补充而非完全替代,每天最多一餐,仍应以天然食物为主。她同时提醒,理想体重约为身高(厘米)减105,浮动10%属正常范围,减重前应进行医学评估,制定个性化方案如替换全脂奶为脱脂奶、选择粗粮替代精制主食等,更易长期坚持。
合理运动:肌肉比体重更重要
针对运动后体重未降反升的现象,庄洁教授表示这是积极信号:“说明脂肪减少、肌肉增加。肌肉密度高,相同重量体积仅为脂肪1/3。此时腰围变细、体形紧致,比体重数值更重要。”她特别提醒,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85厘米需警惕中心性肥胖。
庄洁建议不同年龄人群采取有氧与无氧相结合的运动方式:40岁以下群体无氧占比20%、有氧80%;40岁以上应逐步提高无氧至30%;60岁以上人群需加强肌肉锻炼,无氧比例建议超45%,以防跌倒风险。
针对上班族,她推荐利用碎片时间开展椅子俯卧撑、哑铃/水瓶举高等办公室友好型训练,并强调“动作质量优于数量”。遇到减重平台期,可尝试“快慢交替法”,如中老年人快走交替100步/分钟与120步/分钟,青年人群可加入高强度间歇训练,以打破身体适应性。
两位专家一致强调,减重需遵循“安全第一、循序渐进”原则。健康是一种习惯与能力,若停止运动后反弹,根源往往在于饮食未同步调整。唯有建立“吃动平衡”的长期生活方式,才能实现体重有效管理,避免反复波动。
游园互动:沉浸式体验健康生活
活动下半场,大宁路街道“健康生活 乐享大宁”主题游园会正式开启。多个主题教室同步开放,减脂运动区借助VR技术带来沉浸式运动体验;中医药养生区提供体质辨识、茶饮品尝、艾灸推拿及八段锦教学;健康科普区通过趣味问答和转盘游戏普及慢性病防控与膳食知识;义诊服务区由静安区中医医院、区妇幼保健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机构提供健康咨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康复体验。
参与者每体验一个专区即可获得一枚印章,集满指定数量可在兑换处领取健康礼品。现场市民积极参与,在各专区前排起长队,气氛热烈。
活动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上海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和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主办,静安区卫生健康委员会,静安区大宁路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和静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静安区卫生健康监督所)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