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浦江同舟 > 文章详情

浦江同舟话团结⑭ | 从高校到民盟,张圣坤的人生“双航程”

转自:浦江同舟 2025-10-19 10:40:34

编者按:

统战百年,同心同行,在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提出地,一位位统战人士亲历历史瞬间,弘扬大团结精神,书写着一个个有温度的统战故事。面对时代发展,如何进一步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发挥作用,他们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本公众号推出“浦江同舟话团结”栏目,讲述统战人士在上海的经历和故事,展现上海丰厚的统战文化底蕴。

第14期,小舟请进民盟中央原副主席、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民盟上海市委会原主委、上海交通大学原副校长张圣坤。

视频时长:4分28秒

张圣坤出生于1942年,83年来,他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使我们国家和民族卓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我们这代人得以茁壮成长。”张圣坤说,只有祖国强大了,个人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张圣坤在中学时就对海洋和船舶有着浓厚的兴趣,后考入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1964年毕业后,留校任教。“我所学的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力学等专业,与上海的工业发展和科技进步密切相关。我要充分发挥专长,为国家多培养科技人才,为上海科技、经济发展多做贡献。”张圣坤说。

将“敬业、奉献、创新”作为座右铭

在工作中,张圣坤将“敬业、奉献、创新”作为座右铭。他表示,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应当踏踏实实工作。“在担任助教期间做实验时,我毫不犹豫地钻入又热又闷的船舱。后来,中国第一艘自行设计建造的万吨级远洋船‘东风号’建成后,我们需要观察它的强度能否承受住风浪,我们在船舱里爬上爬下,晚上甚至睡在船底,实时观测数据。”他回忆道。

张圣坤担任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工程学院院长后,从学科建设需要出发,支持青年教师开设反映学科发展的新课程;创造条件,让中年教师出国进修深造;提倡人才流动,引进其他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博士后来上海交通大学工作;鼓励教师在科研上尽力开拓多出成果……

作为学科带头人,张圣坤自身也不断学习、拓宽视野,把握学科的发展方向,掌握本学科的国际动态,将新技术、新科研方法运用到学科发展上来。经过充分论证,他将数值方法和概率方法运用到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力学的研究领域中,在国内首先开展了船舶结构有限元数值方法研究,为发展船舶计算结构力学做了一些开创性的工作。

1998年,张圣坤被任命为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分管外事和师资队伍建设。他认为,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就必须大力推进办学国际化。为此,他在任期内积极推动上海交通大学的国际化发展,与国际高水平大学的联合办学和科研合作。

在学校党委的支持下,他不断联系欧美各知名大学,代表上海交通大学与这些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同时,访问知名跨国公司,寻求合作途径,进行科研交流,将国际知名的科学家和跨国公司的总裁请到学校,让师生与比尔·盖茨等众多知名专家面对面交流,使上海交通大学的国际化氛围大大增强。

在张圣坤的推动下,上海交通大学良好的学术氛围吸引了广大海外求学者,国外留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加,而且在学科门类和学习质量上也有了很大发展。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张圣坤提出了“辉煌计划”,使广大教职员能更好地集中精力为建设高水平大学发挥聪明才智。

践行“奔走国是,关注民生”的优良传统

张圣坤1987年加入民盟。在他心目中,民盟有很多德高望重的前辈大家,包括费孝通、谈家桢、钱伟长等。他的父亲也是民盟盟员。“奔走国是,关注民生”是民盟的优良传统。因此,他一直尽力践行这一优良传统。

“因为工作关系和我的民盟身份,常有相熟的国内外朋友问我民盟究竟是做什么的?我告诉他们,民盟是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参政党。”

张圣坤在岗位上积极推动科研、教学,同时与学校统战部加强联系,推荐优秀人才加入民盟,并开展相关活动,让民盟在学校里产生影响。他谈及,当时,上海交通大学有好多个学院的院长都是党派成员。“学校党委书记非常信任我们,认为我们专业水平出色,又与党同心同德。”

后来,张圣坤担任了民盟上海市委会主委、民盟中央副主席。其间,他有幸聆听费孝通、谈家桢等前辈的教诲。

“费老经常来上海,我接待费老的次数较多。他每次来,我们总要请他谈谈国内外形势,费老对浦东开发开放提出了非常重要的建议。费老多次谈及多党合作形成的这段历史,嘱咐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民盟的光荣传统,勇于承担参政党的职责,维护和发展好得来不易的政治格局。”张圣坤回忆道。

谈家桢是张圣坤上一任的民盟上海市委会主委,张圣坤曾经在会议中多次听谈老讲话。“谈老是我的榜样,他对党有感情,对业务和工作尽心尽责,是一位值得尊敬的科学家。”张圣坤记得,谈家桢对上海民盟工作提出的要求非常明确,他表示民盟的责任非常大,一定要团结好盟员,做好参政议政工作,大家可以从自己的专业出发,为上海发展、为全国的发展作出贡献。

“谈老告诫我们空谈无济于事。每位民盟盟员都要从自己出发,以身作则,积极建言献策,实事求是地做好本职工作。”张圣坤说,从这几位老前辈身上,他学会了如何做人。“他们踏实工作、在业务上成为某个专业领域的顶梁柱,在为人做事上成为我们的榜样。与他们相比,我的资历、威望都相差甚远,要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是我对自己提出的要求。”

积极参政议政发挥作用

在多年的参政实践中,张圣坤深切感受到:多党合作制度体现了中华民族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优秀传统。这既合乎时代发展的潮流,又适应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有着符合中国国情的特色。

在担任民盟上海市委会主委期间,有两件事让张圣坤印象颇深。一是参与扶贫,他曾带队赴云南、宁夏、安徽等地考察,助力当地建设希望小学。

据他介绍,2003年,两位民盟盟员自费赴宁夏西海固贫困地区考察。当时,当地教育设施简陋、资源匮乏,民盟盟员捐出了随身所带的钱款,回沪后写信希望上海民盟组织对西部建设能给予支持。“我当即和民盟上海市委会班子成员商量,决定发动上海各级民盟组织和广大民盟盟员捐款筹资,为当地援建一所希望小学。后来,我们帮助宁夏当地建设校舍、捐赠助学金、培养教师。”

“民盟作为参政党,参政议政是我们履行职能的主要内涵。”张圣坤认为,参政议政工作的好坏、水平的高低是衡量民盟上海市委会工作的一把尺子,也是民盟社会形象的主要体现,因此必须花大力气做好这一工作。

在众多参政议政议题中,关于建设和开发洋山深水港的提案让张圣坤记忆犹新。他谈及,中国海岸线很长,但是深水良港不多,上海地处江海汇合的要津,凭借发达的航运业,在20世纪30年代成为远东第一大城市。20世纪90年代后,集装箱运输成为国际航运业发展的主流,上海以河道港口为主的航运业态对此已难以适应,必须尽快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深水港。

1995年2月,原民盟南汇县委会在南汇县政协会议上提交关于开发芦潮港的两件提案,引发民盟盟内专家学者对于海港开发的关注。1996年至1998年,张圣坤带领国际航运、河口海岸方面的专家前后三次前往南汇芦潮港以及大小洋山一带调研,对当地地理、天气、水况和经济社会发展都有了进一步了解。但开发这样一个重大的工程,艰难程度可想而知。“我们一方面开展实地调研和反复论证,另一方面也广泛邀请盟外专家学者,就工程开发建设的前景和前期规划进行研讨。”张圣坤说。

在1998年上海市政协会议上,张圣坤提交了题为《加快芦洋深水港的定位与建设,促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早日形成》的大会发言,1999年又向全国政协提交提案。这一提案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好事多磨,深水港项目的上马在决策过程中形成了两种不同意见,尤其是因为深水港所处的位置属于几市交界之处,需要协调统筹,也需要高层的重视推动。为进一步推进,上海民盟中著名桥梁专家李国豪出马,多次发表举足轻重的意见。2002年,国务院批准了洋山深水港的工程项目,当年打下了东海跨海大桥的第一根桩。

“深水港项目正式开工建设以来,我每每来到工地现场,看到热火朝天的场景、看到突飞猛进的进展、看到老百姓们热情的笑脸,都感受到多党合作的广阔前景和参政议政的重大责任,都更加自觉地激励自己履行职责、参政为民。”张圣坤说。

高校产学研联盟和高校园区投资模式、长三角联动发展和长江黄金水道开发、防范投资风险办好世博会、建立健全上海电力应急机制、警惕南水北调工程中吸血虫病的传播、抑制过高房价……在民盟市委会的支持下,张圣坤还曾就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并提出了建议。

“党和国家对我们的建议十分重视,许多建议得到采纳。”他表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应该继续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各个党派应当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发挥作用。每个党派都有自己的特点,大家的建议汇集起来,才能让我们整个国家发展得更好。正所谓‘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发挥余热为邮轮产业发展鼓与呼

邮轮被誉为“造船皇冠上的明珠”,邮轮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国际交流具有重要作用。张圣坤从学校退休后还担任了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理事长。

中国邮轮产业尚在起步阶段,公众对此缺乏了解,相关科普书籍的空白也急需填补。上海因海而兴,上海交通大学以船舶专业为优势。2018年底,民盟上海交通大学委员会与老校友共同发起创办中国第一本关于邮轮科普性、综合性的书籍,定名《邮轮中国》。

作为编委会主任和总主编,张圣坤介绍,编委会成员包括民盟上海交通大学委员会的五任主委。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2020年11月《邮轮中国》首辑正式出版,不仅填补了普及邮轮知识和邮轮文化书籍的空白,也体现了民主党派发挥特色优势服务新时代发展的创新实践。

民盟上海交通大学委员会围绕邮轮产业发展承接民盟上海市委会参政议政重点课题。以《邮轮中国》为抓手,民盟上海交通大学委员会还曾举办邮轮论坛,聚焦新时期邮轮业高质量发展,发挥产学研结合、学科跨界融合的优势,为构建邮轮业的新业态、新格局建言献策。

张圣坤表示,上海作为首个“中国邮轮旅游发展示范区”,正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邮轮经济中心,而蕴含着民盟上海交通大学委员会集体智慧和心血的《邮轮中国》将继续助力中国邮轮驶向世界。

供稿:民盟市委,中新社上海分社,部党派处,市同舟服务中心

记者:范宇斌

编辑:吴薏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