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南月下菊等天然植物中挖掘新药分子,到将益母草碱通过现代药理学验证推进临床,科学家们正用扎实的研究为传统药材赋予“现代身份”。在今年上半年国家药监局批准的14款中药新药背后,是上海日益完善的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创新链条。与此同时,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等前沿科技的深度融合,正为中医药研发按下“加速键”,托举更多“链上新药”惠及全球。

上海始终大力支持中医药创新发展,将其作为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重大战略产业高地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一级巡视员朱启高在开幕式上指出,上海始终大力支持中医药创新发展,将其作为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重大战略产业高地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他强调,要深入挖掘中医药原创思维和经典理论,充分利用数智化工具,加速重构中医药传承发展新范式,坚持开放合作,加快中医药国际化发展。随着“健康中国2030”战略深入推进,中医药已经从传统医疗服务加快向健康管理、康复护理、养老养生等多场景全面渗透。未来,要强化中医药管理和产业发展的系统集成设计,健全科研项目、实验平台、临床转化、产业政策、人才和资本等要素的一体配置,坚持开放协同创新,让更多中医药新技术、新方法、新药及经典名方惠及千家万户。
如果说方剂是中国医学宝库的“根”,那么活性成分的创新与转化,就是让这份宝藏不断焕新活力的“枝与叶”。
在开幕式上,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秘书长李昱表示,中药分析是中药现代化与国际化的关键支撑环节,对保障中药质量、阐明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推动临床合理用药以及促进标准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上海作为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高地,不断完善服务体系,构建医疗、科研、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的综合格局。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岳建民通过海南月下菊、莲科植物、金粟兰科植物等案例,描绘了从药材到新药分子的漫长路径。“天然产物非常重要,跟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很多食品添加剂、保健品乃至药妆,都离不开天然产物。”岳建民指出,当前临床上约有一半的药物与天然药物相关。天然产物不仅直接转化为药用分子,更带动有机化学、药理学等多学科的交叉与突破。“合成生物学的许多目标分子,正是我们活性天然产物的延伸。”
近年来,上海始终大力支持中医药的创新与发展,从基础研究到产品研制、从标准制定到国际合作,链条日益完善。今年上半年,NMPA(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共计批准新药(NDA)159款,其中中药共14款,约占9%。这里已经成为基础研究与成果转化的热土,也成为全球创新要素聚集的“强磁场”。
澳门科技大学医学院朱依谆教授,以团队研发益母草碱的经历,阐释了创新链条上的一次典型实践。在他看来,益母草碱从中药分离、新分子发现到临床验证的过程,是对中医药与现代医药体系“双重身份”的探索。据介绍,该项目在临床一期聚焦安全性,同时系统梳理了药物代谢路径与分子机制;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预防和治疗研究中,团队筛选了活性成分,还揭示了其作用靶标及分子机制,为创新中药研发奠定了重要基础。这种科学方法让创新中药研究既立足传统,又对接现代医药研发范式与评价体系,也让资本和市场看到了创新的“落地路径”。
如果说创新药链条的打通需要扎实的“根”与活力的“叶”,那么以智慧赋能传统、经典理论与现代科技融合,则是让这棵创新大树向上生长的“光”和“水”。
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副主任沈建忠在发言中指出,“守正”是根基,“融新”是路径,需在坚守中医药理论精髓和实践智慧的同时,积极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科技,以智慧赋能传统,以创新驱动发展,推动形成中医药新质生产力。上海作为中医药发展的高地和窗口,始终走在传承与创新的前沿,在平台建设、国际交流合作、产业集聚等方面实现多项创新突破。
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季光提出,未来,上海中医药大学将坚持以“智慧”引领发展,以“生态”汇聚资源,进一步推动“三全育人”与“数智思政”生态构建,持续建设高水平科研平台,提升源头创新能力。强调以“守正”延续根脉,以“融新”驱动发展,以“智慧”照亮前程,在上海这片开放、创新、包容的热土上,共同书写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篇章。
军事医学科学院高月教授则长期聚焦中药安全性和减毒配伍研究,她坦言中药的安全评价更具复杂性,既有毒性的隐匿性,也有物质基础的不确定性。高月介绍,2025年版《中国药典》中有毒中药材的方剂占比很高,减毒配伍研究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中药的‘毒’,是一把双刃剑。”她说,“以毒攻毒、因毒为能”,体现了中医的辩证思维,也为现代药理研究提供了灵感。在她看来,未来要真正实现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还需进一步建立标准化、系统化的安全性研究平台,推动全链条创新落地。
香港大学冯奕斌教授从国际视角出发,强调了中医药学的全球贡献。他认为,中医药作为传统医学,已具备快速吸收最新科技成果的能力,比如生物科技与人工智能在中医药研发中的应用不断拓展。“未来的新药,尤其在分子配伍和复方领域,或许中国将为世界带来更多新靶点、新方向。”
据介绍,历经十七年发展,上海中医药与天然药物国际大会已成长为衔接产学研用的重要国际交流平台。大会紧扣时代主题,聚焦政策前沿、科研突破与产业转化,持续助推中医药现代化与国际化进程,成为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服务人类健康共同体的重要力量。
企业及专家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
作者:许织
↓分享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