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渐暗,“小演员”腕间未来手环发出幽蓝光芒,一句“这不是生活,这是程序”的呐喊穿透剧场。10月18日至19日,由松江区科委科协、教育局主办,区科技馆承办的第七届青少年科学表演大赛火热举行。来自全区20余所中小学校的27支队伍登台竞演,以“科创引领‘剧’力无限”为主题,将科学精神融入舞台艺术。

今年大赛的舞台呈现令人耳目一新,不少团队运用AI技术制作动态背景视频,视觉效果较往年显著提升。“我们投入了专业灯光团队。”科技馆相关负责人张诗瑜透露,“去年一些话剧类节目因灯光效果受限,今年决心补足这个短板。”此外,赛事首次在微信视频号与抖音平台同步直播,扩大科学教育的辐射面。
参赛作品题材丰富多元。既有对科技伦理的深度探讨——如反思人工智能对人类控制的剧目《完美的一天》;也有从传统文化中挖掘科学精神的作品,中学组《跨越时空的答案》以“两小儿辩日”为引,巧妙阐释科学源于提问的真谛。“它揭示了中国古代就蕴含的科学探究基因。”评委会组长、上海市科协普及部副部长龙琳评价,“结尾倡导孩子们勇于发问,切中当下科学教育的核心需求。”

上海世外车墩学校的章金辰参演了《黑猫警长之深渊迷踪》,她兴奋地分享:“排戏时第一次知道‘管状蠕虫’,查资料才懂它们能在马里亚纳海沟9533米深处生存——这相当于珠峰高度!团队协作也让我明白,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大家齐心就能突破难关。”

“科学表演是一场综合素质的淬炼,不只考察知识,更锤炼团队协作、艺术表达和情感共鸣能力,在青少年心中播下热爱科学的种子。”龙琳表示,大赛促使孩子思考科学原理背后的深层问题,并释放天性加以表达,“是一个非常棒的平台”。
除了此次竞赛,今年以来,松江科技馆持续深化青少年科普工作——打造《八音盒》《24节气》等精品课程,举办“江浙沪一小时科普圈”夏令营;推动展览与教育融合,上半年“蔚蓝秘境”海洋展广受欢迎,当前“新质生产力未来生活+”主题展则展示本土科技成果并配套互动课程;场馆还完成“气候魔法师”等展项升级,展品完好率稳定在90%以上。未来,科技馆计划进一步打通馆校合作机制,将优质资源送进校园和街镇,同时结合区域特色培育更具影响力的科普品牌,让科学之光照亮更多孩子的梦想之路。
■记者 李谆谆 摄报
■文字编辑 张小小
■栏目责编 张小小 ■栏目主编 周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