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黄浦 > 文章详情

品·藏 | 从百年学府校徽 见证沪上大学的“视觉校史”

转自:上海黄浦 2025-10-20 12:50:33

点击观看视频↑

上海的一间老式公寓里,叶飞燕正在整理父亲留下的特殊遗产——八千余枚校徽。

阳光透过百叶窗,在一枚1952年复旦大学搪瓷校徽上投下细密的光斑。

“看这珐琅质地的光泽,”她轻声说,这是曾经上海搪瓷厂生产的工艺,现在早已停产。

叶飞燕的父亲叶文汉最早是在上海徽章厂工作的技术员。

“父亲常说,校徽是轻工业时代的微缩艺术品。她打开一个标注1960年代的收纳盒,里面整齐排列着各校徽章。“这是铜质冲压的交通大学校徽,这是铝制的华东师大校徽,每所大学的材质选择都体现着那个时代的工业特色。

最令人惊叹的是一枚1923年圣约翰大学的景泰蓝校徽。

“这是当年老凤祥银楼的作品,叶飞燕戴上白手套,小心地拿起这枚精美的校徽,“珐琅彩绘需要经过七次烧制,现在的工艺已经很难达到这样的水准了。

在叶飞燕的记忆里,父亲经常带着她参观上海的工厂。

“他告诉我,上海作为轻工业重镇,这些校徽大多出自本地的徽章厂、搪瓷厂和金属制品厂。每一枚校徽都是上海轻工业发展的见证。

她特别展示了一组特殊时期的校徽:“你看这些1966-1970年的校徽,材质变成了塑料和陶瓷,这是因为当时金属原料短缺。就连校徽也在诉说着历史的故事。

“这些校徽不仅是教育印记,更是上海轻工业的活化石。叶飞燕说,“每一道工序,每一种材质,都在讲述着一个时代的制造故事。

夜幕降临,工作室里的校徽在灯光下闪烁着温润的光芒,仿佛在轻声诉说着过往的辉煌。

记者 / 王龑君

编辑 / 李伽钵

视频 / 成子锴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1. 外滩源正在炸场中,现场已嗨爆!爵士×音乐剧×二次元狂欢3天

2. 最后两天!“烟火气”治愈整个南外滩,各家美食摊位都在排队,怎么能不来“轧闹猛”?

JOIN US